谭纪豪 - 不只是一首歌|无名指

外国人写中国文化的书很有趣,他们视角不一样,极具启发性。最近我买了两本,都与音乐有关,一本讲古琴,另一本特别强调宋词的音乐性,叫《只是一首歌》。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新书,原名《Just A Song》,恰巧宋朝是Song dynasty,所以Song一字双关,既是歌也是宋,宋词则译作Song lyrics。宇文所安在书中提到,宋词的两个特点,相比诗,它是更接地气的情感抒发,多数是以演唱为目的而创作。这么说,其实和当代流行曲很相似。事实上,宋词和流行歌一样,传唱度高的才会被出版并流传下来。

书名中「只是」两字带有不屑之意,宋初人们对词并不重视,认为它只是「诗余」,即诗的剩余物。随着时代变迁,宋词的文学价值慢慢被认定,由「只是一首歌」变「不只是一首歌」。

当代流行音乐在二战后才孕育出来,经历大半世纪,创作歌手Bob Dylan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学术界对歌词作为文学体裁的肯定。

欧美歌曲有诗歌入乐的传统,华语歌曲也有宋词的传承。黄沾生前就经常把流行曲填词,与宋词创作相提并论。林夕也认为,华语歌词应被视为文学作品,他写「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不就是回应苏轼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吗?几百年后,今天的音乐风格可能已经过时,但愿人们还会欣赏黄伟文的「真爱是任何形状,对付百孔千疮」,以及方文山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email protected]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