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Q-Leak

  说到悭水,不得不提「Q-Leak」,它是本港一个好重要、甚至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下水管测漏中心。
  大家知道爆水喉会浪费食水,但一些潜藏的老化喉管也会出现渗漏,目前渗漏率有百分之十五,所以水务署好努力做测漏,例如配合「智管网」建立更多监测区域,以减少耗水,希望在二○三○年之前将渗漏率减至百分之十以下。
  测漏方法有很多,新科技及传统方法各有好处,但识得测漏的人才买少见少,所以要增加培训。水记的旧训练场太细,设施不敷应用,于是在二○二○年委聘香港理工大学新设计一个位于青衣配水库,名为「Q-Leak」的测漏中心,花了两年时间,大学及顾问公司以实际经验,加入不同环节,可为水管测漏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令测漏工作更有效。
  我说是世上独一无二,因为场地设施模拟香港复杂的供水管网及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地下水管渗漏,包括不同的水管大小和物料及不同水流模式等。中心设施让水管测漏人员在模拟的监测区域操作,进行各种渗漏检测技术的培训和技能评估。
  令我印象最深刻是有些环境无论科技再进步,最后一关都要师傅凭经验、凭耳朵去决定实地漏水的情况,就像中医望闻问切。
  所谓电子自动化,其实背后都需要大量人手去计算、采购、管理数据和各种安排工作。科技应该是辅助人类,而人类本身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才是最宝贵。今期水记刋物有一句值得深思:究竟智慧城市系追求电脑智慧的运算再依赖AI推算结果,还是期望人对自然法则社会人文发展的智慧累积呢?
邓铭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