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事——加快建屋 急民所急

  香港房屋问题严峻,特区政府推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及《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为未来发展勾划蓝图。解决房屋问题,我们既要有长远发展蓝图,亦要立竿见影的中短期措施。
  经民联日前发布《加快建屋 急民所急》研究报告,聚焦短期房屋供应问题,希望集思广益。我们建议订立明确的加快建屋目标:一是在香港首开先河提出要明确订立人均居住面积二百平方呎,此举目的是惠及民生,共同富裕,推动政府把致力提高香港人均居住面积作为施政目标之一。二是争取十年内开发二千四百公顷土地,增加六十五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非常高兴特区政府在《香港2030+》报告中接纳了经民联的建议,提出将目前人均居住面积由一百六十一平方呎增加至二百一十五至二百三十七平方呎,但仍需尽快制订具体、化愿景规划为实际行动,让市民切实看到「住大啲」的曙光。
  谈到加快建屋,不妨考虑规划发展与收地建屋同步进行,一方面全面研究同规划,透过修订法例为发展扫除障碍;另一方面同步收地建屋,一些地区已划为住宅区,先展开收地工作,争分夺秒觅地建屋。如研究修例释放祖堂地的同时,先行调高赔偿金额,加快收地。此外,亦考虑将工厦改建为过渡性房屋,政府可为工厦业主提供适当补助,或者容许日后将物业拆售,吸引工厦参与改建计划,增加短期供应。
  经民联曾提出重建老旧屋邨的建议,不但有助改善环境,且大幅增加单位数量,有效缩短公屋轮候时间。如今政府大力发展北部都会区,建议借此契机,启动较大规模的公屋重建计划,兴建接收屋邨容纳新界老旧屋邨居民,加快整体重建工作。当然,规划上应「基建先行」,可以研究兴建第三条连接香港南北地区的铁路,推展新界连接市区的道路建设,便利南北交通往来,为新界发展提速。
林建岳博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