镛融芯语——唱做念打

  广东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在香港这多元文化汇聚的城市,受到不少考验。这对粤菜的传承带来挑战,而粤剧更面临时代的冲击,青黄不接,观众群断层。政府和民间尝试作出不少努力,私人的新光戏院避过结业,油麻地戏院改为粤剧演出场地,西九文化区的戏曲中心也肩负着传扬粤剧和粤曲的重任;但有没有成效,就要让时间来验证。
  小时候电视捞饭的我,除爱看粤语长片外,偶尔也会看大型慈善筹款节目中的粤曲环节。十多年前更曾陪同先祖母到新光戏院观看帝女花粤剧,尝试去欣赏这项文化艺术。然而,当时的我对粤曲认识尚浅,完全不明白此唱说戏文的表演艺术及其背后功架等。
  早前就有机会欣赏戏曲中心的常设节目「粤.乐.茶韵」,是在茶馆剧场内进行的「粤剧文化体验」。为何称之「体验」?其实这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并非一个长剧的表演,而是由粤曲演唱、粤乐演奏、折子戏演出等多个环节组成。
  主持人在环节之间提供导赏,讲解各节目的要点及精粹。其中一段折子戏《双蛇斗》,就重塑白蛇和青蛇的经典故事,配合LED背景中的山水和风景的变化,演员精湛的「唱、做、念、打」技巧,都令人看得入神。中心更提供香茶和点心,让观众一边享用,一边欣赏精采表演。恍如回到以前广东人爱上茶楼听粤曲吃点心的日子,趣味十足。虽然这部份因疫情缘故而暂时取消,但艺术和教育并重,最适合初体验粤剧和戏曲的观众。
  节目监制钟珍珍指毋须广博的文化、艺术知识,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前来,与我们一步步走进戏曲世界。戏曲中心在培养更多新观众之外,在传承粤剧方面亦不遗余力,还聘得粤剧红伶罗家英悉心指导一众茶馆新星剧团的年轻演员及乐师,期待他们继续努力将粤剧和粤曲发扬光大。
  戏曲中心即将推出「小剧场戏曲节」,包括获奖的《文广探曲》和新编《霸王别姬》,这些传统故事将以传统排场,加入当代剧场的灯光效果、剧场科技等元素展现,适合普罗大众欣赏。
  饮食和艺术都是珍贵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努力支持和维系,莫待到失去时才珍惜。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