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小善乃大恶

  最近渔农自然护理署大力宣传,呼吁市民不要喂饲野生动物,引起了一些争议,包括鸽子是否野生动物,以及野牛能否自己觅食等。撇开这些争拗或误解,大众都是抱着善待动物,平衡生态的心态。
  关于喂饲动物,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讲过一个故事。有个老人住在湖畔,每年冬季野鹅避寒都会路过这儿。有一次,两只迷途的野鹅困在湖中,老人动了恻隐之心,每天喂食直至天气回暖。翌年,两只野鹅又回来了,还带了几只朋友。年复一年,野鹅愈来愈多,老人照样喂养。可是有一年,老人死了,数百只前来乞食的野鹅,也因此活活饿死了。
  稻盛和夫认为这种小恩惠,其实是件大坏事。「小善乃大恶,大善似无情。」天地孕育万物却让众生自生自灭,看似无情却是最好的法子,这是老子说的「天地不仁」。诗人李贺感叹「天若有情天亦老」,只因天地「无情」,才可天长地久。
  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是让下属能独立思考处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种职场培训策略,亦有人把它用于亲子教育上。过份溺爱只会令孩子离不开父母,有多少爱就有多少伤害。
  说远了,渔护署当然不打算和市民讨论哲学问题,经营策略或亲子教育,他们想宣传的是生态平衡。完全让野生动物天生天养,还是有计划保护和牧养某些物种,可能是专家才懂得的议题。一般市民如我,只需记住「小善乃大恶」就好。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