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人生——新居入伙

  房屋乃香港一大难题,入住公屋乃不少基层巿民希望,但至六月底公屋轮候册超过二十五万宗申请。当中一般公屋申请逾十五万宗,平均轮候时间为五年半。八月底入伙的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组合社会房屋希望能为现时住在不适切住房的家庭纾解这逼在眉睫的生活环境问题。
  位于南昌街组合社会房屋在去年年底进行组装工程并在七月取得入伙纸,共提供八十九户,实用面积为一百三十至二百九十三平方呎,并分为一至三人及无障碍单位,让约一百六十位人士入住。住户须有明确过渡性房屋需要(轮候公屋至少三年),现居于不适切住房,租约期为两年。租金就参考综援的租金津贴或不超过住户入息的四分之一。
  早前我与社联的同事去参观过组合屋,给我留下良好印象。首先不同颜色的单位外墙为环境增添色彩,室内有足够窗户作采光之用,整体很洁净、整齐,相信可为基层家庭提供较舒适的生活环境。负责营运的东华三院会向居民推广「共享经济」概念,让居民之间可分享本身的技能、时间和用品,以建立互助关系和社会资本,更希望在整个区建立大型共享生活空间,促进社区持续发展。
  落实这组合房屋计划亦非砌积木般的简单,因为是第一个类似项目,所以整体筹备和兴建过程也有难度,要解决不少挑战,包括建筑标准、法规、防火、防风、噪音、环保等方面等也要考虑。多个政府部门在政策和建筑方面上提供支援,购买和兴建组合屋则有关爱基金的资助,再加上这幅地由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借出、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项目营运、另外亦有顾问团队给予专业意见,整个计划得靠多方支持才能促成美事。
  希望这计划可以是个引子,鼓励各方充份利用闲置土地,以协助解决迫切居住的问题。
陈智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