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朝令夕改

  全日禁堂食措施,只实施了两天便叫停。其实第二天早上,政府已开会决定取消,翌日执行。不管你是否同意,如何理解其中利弊,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注定两边不讨好。支持的人说你不够坚定,反对的人怨你悔不当初。
  「朝令夕改」这个成语,出自汉朝大臣晁错的《论贵粟疏》,恰恰和食物有关,所谓「贵粟」,就是重视粮食的意思。晁错在奏疏中,对汉文帝剖析当时的民生问题:「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百姓生活已很苦,尚要遭逢天灾,官府暴虐,政策行得急,而且说改就改。
  写在二千多年前的文章,仍能引起共鸣,只因情真意切。晁错见社会贫富悬殊,穷人一再受压迫,便向汉文帝陈述利弊。他说人民吃不饱,被迫到无路可逃,社会自然要大乱。唯有纾解贫富分化,改善民生疾苦,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北上工作,过程不太顺利,为了赶进度,连午饭都没吃。一个北京音乐界的前辈跟我说,先让乐手吃饱,问题自然就解决。原来就这么简单的道理,让人吃得饱穿得暖,权利不受剥夺,就不会有怨言。
  晁错懂得穷人心态,却不知富人忌讳。到汉景帝一朝,他建议削藩,但操之过急,惹来诸侯王群起讨伐他,叫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汉景帝后来斩了晁错,以为这样就能平息叛乱。平乱后,景帝对此事追悔莫及,错杀晁错,以后恐怕也没有忠臣敢说真话了。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