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意大利特色抗疫

  意大利人居家隔离,在公寓墙上投影荷里活经典歌舞片的片段,然后跟随音乐在家翩翩起舞,对面的邻居拍下过程,短片在网上疯传。
  另有一个住宅区,只见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打开窗,倚在窗台边弹奏乐器,齐声唱歌,音乐飘扬,远方的背景是暮色中的圣保罗大教堂,也在社交网络上获得激赞,瘟疫中有此浪漫情怀,令人称羡。
  虽然目前意大利陷入战争般的紧急灾难,意大利的施政管理也常常遭人诟病,但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美学境界,意大利依然有十分强大的文化实力,面对瘟疫的灾难,总算能振作精神,而不至于陷入疯狂。
  几年前获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意大利电影《罗马浮世绘》,被誉为一首对美的颂诗和哀歌,其华丽风格可说是意大利特有,电影探讨美学,没有根源,缺乏延续的艺术,在导演看来,没有美可言。
  意大利人在瘟疫之中,向音乐和艺术寻求精神安慰,赢得世界的同情和称许,堪称最有说服力的文化品牌,平时旅游宣传中的光鲜形象,无论是奢华的时尚,还是壮美的古迹,都及不上此刻普通人自然表现的情怀。
  浪漫情怀,当然看不见摸不着,平时也不能当饭吃,但是在关键时刻的发挥,非金钱可以衡量,正如美国国父之一的富兰克林的名言「吃饭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为了吃饭」(Eat to live. Don’t live to eat),意大利人特有的「抗疫法」,虽然没有任何实质作用,但人之所以为人,除了生理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或者灵魂的需要。
  欧洲的音乐传统深厚,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形容:音乐仅次于神学,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可以令人离开忧愁的重担,又可以排除恶念的迷惑。」当全世界许多人都陷入瘟疫的恐慌,平时的生活被打乱,社交联系被切断,这种特殊时期,再多的金钱物质,奢华享受,因为失去聚集的场合和攀比的机会,都变得索然无味,所有人都被逼回归基本,如果没有精神寄托,戾气爆表,日子当然比较难挨。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