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雷台——儿童少「放电」有损身心

  学术上,儿童在户外玩耍是指在户外进行的非结构性动态游戏或体育活动(Unstructured Physical Activity)。研究指出,儿童在户外玩耍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能量消耗,俗语所谓「放电」,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而这些行为对改善胆固醇水平、血压、身体脂肪、骨质密度、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健康,以及心理、社会和环境健康,都有正面影响。
  心理和社会健康方面,户外玩耍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空间的好奇感和兴趣。户外自然环境提供了坚韧性及自我调节能力的锻炼空间,并且协助发展应对生活中处理压力的技巧。研究也显示,二至五岁幼童到户外公园玩耍的社交能力,对比起只在家中看电视的同龄幼童优胜得多。外国很多托儿所、幼稚园及学校都规定提供户外活动的设施。以加拿大为例,每名儿童必须最少有四点五平方米的户外玩耍空间,而澳洲更要求最少七平方米。
缺维他命D影响骨骼
  近年来,由于儿童成长阶段接触户外的机会愈来愈少,造成维他命D不足的情况渐趋普遍。维他命D对体内钙代谢有十分重要的调节功能,协助肠道吸收食物中的钙,并促进骨骼中钙的沉积,强化骨质密度而使骨骼变得坚硬,预防长大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现今世代,家长过份照顾和溺爱子女,促使儿童缺乏自理的能力,过度担心受伤而不准许孩子们参与冒险性质的活动,就算一些低风险的攀爬或跳跃也被禁示。综合文献指出,儿童在户外环境或游乐场玩耍虽然存在一些跌倒受伤等风险,不过专家们平衡过儿童成长需要与户外环境接触后,一致认为家长是有必要让孩子到户外公园及自然环境玩耍,才可以确保身心健康成长。
  目前抗疫停课期间,儿童的体能活动严重不足,容易损害身心发展,家长可给予子女多些户外玩耍或游戏活动的时间。
浸会大学体育及运动学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