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如何「有效」延长寿命? | 神耆商机

  早前日本即将地震的传言搞得热烘烘,有位年届70的前辈立刻取消筹划了半年的北海道之旅:「你嫌命长吗?明知有风险都去,我哋去玩咋!第日再去啦。」然而,当女儿为他预约全身健康检查时,他却摆手拒绝:「我冇病冇痛的,何必浪费钱?」这种现象在长者中并不罕见。

  根据最新统计,香港每年约5万宗死亡个案中,约85%是65岁以上长者。当中牵涉3大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占总死亡约29.3%)、肺炎(约14.2%) 及心脏病(约13.8%)。相比之下,意外事故仅占约2.1%。但吊诡的是,老人家往往更担心飞机失事、地震、台风等低概率事件。 

  上一辈常常对突发意外分外紧张,却往往忽视了疾病的威胁。个中原因或与媒体效应有关,即便是一宗交通意外也可能成为头条新闻;反之,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则不会被报道,从而造成「意外更致命」的错觉。而且地震、空难等突发事件带来的恐惧感强烈;慢性病的发展则较缓慢,容易令人忽略。

  「我都几十岁了,始终都会开一瓣,主动检查出来,只会提前担心。」这种想法十分普遍。不过,现时医学昌明,许多医学研究均指出,癌症不一定是绝症,而且早期发现癌症的治疗成本比晚期大减六至七成。

  另有数据显示,早期发现的癌症治瘉率显著较高,如:第一期乳癌五年相对存活率达约99.5%,但仅约21%个案是在第一期被发现。换言之,多数人等到出现症状才就医,往往却为时已晚。

  无人「嫌命长」,如何「有效」延长寿命?生命充满未知,但对疾病的重视,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我们能够掌握的重要课题。当下次见长辈劝你不要去日本时,不妨试试提醒:「定期体检,或许比躲避意外更能守护健康,延年益寿。」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