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追求长寿不如追求意义 | 神耆商机

  有位企业家分享:「看美股时,无意中发现新的基因疗法,号称能让人活到120岁。这引发我思考:『新一代是否还想提前退休?』如果照旧60几岁退休,那么还有几十年才安享晚年,可能真的有点太长了。」

  全球平均寿命自1950年的46岁,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73岁。一位年长教授分析指出:「过去的平均寿命偏短,很大部分原因是幼儿及早年死亡率高,拉低了整体平均数。换言之,若剔除婴幼儿的高死亡率,实际上人的寿命并无明显延长。」

  根据世卫统计,1990年至2020年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显著下降60%。以香港为例,1950年每1000名婴儿中有91人死亡。及至2023年,相关人数已下降至1.6人,可见婴幼儿夭折率的降低,是平均寿命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另一位注重养生的企业家补充说:「我不太乐观,因为肥胖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盛行,将会抵销部分医疗进步的成果。以美国为例,由于肥胖为当地国民带来健康风险,其预期寿命低于不少国家的平均值。此外,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不同因素,也会折寿。」

  「我们这一代经历过很多困难时期,能在逆境中存活,自然拥有较强的长寿基因。」一位生于40年代的长者回忆说:「现在年轻人很容易请病假,大部分30岁已患有『三高』;50岁时疾病缠身。长此下去,他们还会有100岁寿命吗?」有专家指出,受限于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极限,寿命可能最终稳定在90岁左右。与其追求寿命的「长度」,倒不如追求身体健康和生命意义。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