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力文 - 上市公司成为链上资产新载体 | Exchange²

近年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将加密货币纳入上市资产负债表,成为资产配置一环。从最早配置比特币的Strategy(MSTR),到如今几乎变成3倍杠杆性的比特币ETF,股价表现仿佛穿云箭。香港方面,早期投入加密资产的美图公司(1357)亦迎来爆发,今年初股价不足3元,截至上周五已升至8.57元,今年以来升幅超过2倍。这些例子反映传统金融资本市场对于加密货币成为资产的纳入,相信大家都已成共识。然而故事却未完,今天在资本市场的操作,已有「反过来」的趋势。

  在资本市场中,一股「反过来」的趋势正悄然酝酿。从把比特币放进上市公司,到现在将股票「代币化」再放回链上。美国初创公司Dinari已成为首个获批提供区块链股票交易的合规平台,透过代币化技术将传统股票转化为可在链上交易的资产。Coinbase(COIN)和Kraken也已着手向政府申请开展类似业务,代表主流交易所正加快布局。此举不仅有望降低股票交易成本、加快结算速度,更可实现24/7全天候交易,同一时间可以打破地区的限制,将更多资本市场流通到全世界。

打通代币与股票世界

  既然代币与股票的世界逐渐打通,上市公司作为桥梁载体的角色将变得有价值。笔者过去曾在上市公司的并购部门工作,深感香港在这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土壤、专业人才集中、市场参与者灵活度高。若能灵活运用上市公司平台,结合股票与加密资产,无论是资产注入、换股交易,还是市值管理,都有极大潜力。正如「壳价」在传统市场的价值,如今加密资产世界亦可复制其逻辑。最近,加密界90后「首富」孙宇晨的父亲,便以1亿枚TRX入股SRM,股价暴涨5倍,正好体现这种双边市场互动所释放的杠杆效应。

  然后笔者想起孙子兵法的一句︰「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邓力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