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阿茂 阿珠 阿基 阿婵 | 神耆商机

  「学吓刘华保养,60几岁都仲系『华仔』!」茶餐厅里,伙记和老板开玩笑。老板一边冲奶茶,一边反击说:「我保证,如果佢叫『刘福荣』,马上就老了十年!」 另一位地产老行尊分享:「我同事call业主唔使查电脑,睇名就知道年纪。见到『波』、『球』等字,通常都是阿伯;叫『莲』、『凤』的,肯定已经『登六』了。相反,叫『梓俊』、『子晴』、『嘉欣』的,老极都有限!」

  每个流行名字都带着明确的「生产年份」,就像「丽芬」之于六十年代,「家强」之于七十年代。「阿茂」、「阿珠」、「阿基」、「阿婵」等这些「战后婴儿潮」的典型称号,如今已成「长者识别标签」,就像「卿」、「琴」、「邦」、「雄」等名字,一听就能猜出年龄层。  

  名字确实能「偷走」,或「赠与」岁月。成龙如果改用原名「陈港生」,「偶像光环」恐怕大打折扣;另陈冠希原名是陈卓扬,徐若瑄叫徐淑娟,林芊妤(Coffee)叫林婉霞等等。这种「艺名减龄」情况,在银发族中衍生出一种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长者宁愿朋友称呼其英文名。「叫我『Alfred』得啦,叫『发叔』即老了十年!」帮70岁的「凤仪」改名「Phoebe」,仿佛突然为她「增寿」了十年。心理学解释,使用英文名能创造「第二自我」,摆脱部分与中文名捆绑的年龄标签。 

  每个名字都是「时光锦囊」。下次听见「昌」、「珍」等这类名字,不妨探索背后可能的故事:叫「昌哥」的或许曾穿「喇叭裤」在利舞台追星;叫「珍姐」的或许在旧有的大大公司创下销售纪录。

  80岁的老板娘「娣姐」总结:「我唔介意我个名老土。因为谂深一层,𠵱家流行叫『宇轩』、『梓晴』,几十年后咪又系『老人名』!」名字的青春,终究敌不过时间,但懂得欣赏每个名字背后的青春故事,才是真正的跨代智慧。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