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利 - 排队经济学 | 巨B讲投资

  在经济下行的时期,市民的消费能力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尝试新事物,反而出现了只有某些店舖需要排队几个小时才能进入用餐的现象。这种情况或许与人们的经济能力下降有关,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变得更加依赖资讯,并对于浪费时间和金钱感到忐忑不安。仔细想想,有时候让人不解的是,为甚么一间餐厅能够吸引顾客排队3到4小时,却只提供45分钟的用餐时间。这样的生活状况似乎已经遍及全国,反映出人们的饮食习惯与消费行为的变化。

  然而正因如此,市场上也衍生出许多新机遇,吸引了不少人进行服务或赚取额外的收入。例如曾经有一群被称为「排队党」的人,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时间排队,然后将自己的排队位置卖给有需要的人。这种行为如同黄牛贩卖演唱会门票的情况一样,现在不仅存在于演唱会外,甚至在餐厅门外也可见到他们的身影。虽然这些黄牛党的做法常常令人厌恶,但若能用金钱解决排队的烦恼,为何不呢?这些人利用自己的时间赚取金钱,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本事,这种方案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算是合理的解决方式。

  当然,系统上是可以透过一些措施来限制这些黄牛党的存在,例如实名制登记。然而,他们的存在却使得普通消费者的排队时间变长,进而提高了消费的效应,这有点类似于「饥饿营销」,让人感觉到想要进入这间餐厅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这种现象在社会中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焦虑感,消费者似乎被逼接受这种排队文化。

  中国这个拥庞大人口的国家,社会创造的职业未必能让每个人都找到工作并赚取生活费。在这种情况下,灰色市场的存在或许能提供一些收入来源,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未必是一件坏事。对于那些无法从传统工作中获得足够收入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可能成为他们生活上的一线希望。

  总的来说,虽然排队文化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但它同时也揭示了当前经济环境中的一种适应现象。消费者在面对困难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而市场的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需求与创造力。或许,在这种经济氛围中,理解并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作为监管机构的可能需要腾出一些空间让有需求赚钱的人能够在罅隙中生存,而非赶尽杀绝,万一这些渠道都被堵住了,人们为了生存可能衍生出来的事物会比之前更加差劲,在缅甸的诈骗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Collis Capital合伙创始人
刘伟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