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 - 人民币双向波动 | 汇市焦点

8月5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至去年6月以来最低的7.0838。上周,该货币在7.13至7.19区间内交易。

  人民币为何大幅升值?随套利平仓和空头回补,推动美元兑离岸人民币跌破7.20和7.15等关键支撑位,中国出口商开始抛售囤积的美元,进而推动人民币进一步走强。

  人民币又为何回吐涨幅?因为套利交易平仓暂告一段落。首先,强劲的美国数据缓解了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美联储大幅降息的预期。因此,美国国债收益率从低位反弹。其次,日本央行会议纪要和副行长的鸽派言论,暗示当局短期内不会加息。

  人民币接下来走势如何?中期而言(6个月或更长),笔者预计,美元指数将维持结构性下行趋势。因此,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可能会逐渐走低。然而,短期内(未来6个月内),离岸人民币更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双向波动率,而不是直线上升。 

  实际上,人民币短期内确实存在一定的上行风险。首先,如果市场再次加大对美联储大幅降息的押注,市场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套利交易平仓潮。然而,根据CFTC数据,日圆的非商业净空头规模已减少至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因此,即使出现新一轮套利交易拆仓,对离岸人民币等低收益货币的支撑以及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也应该比8月5日的情况温和得多。

  其次,如果人民币迅速升值,外汇风险对冲不足的中国出口商可能会被逼集中结汇。然而,就像套利交易平仓一样,出口商结汇也不会是无止境的。因此,这个因素对人民币带来的上行风险可能会逐渐减弱。 

大幅升值后又回吐涨幅

  如果美国数据或者联储局官员的言论,促使市场进一步削减对该央行降息的押注,市场甚至可能会看到套利交易回归以及中国出口商重新囤积美元,这两者都可能打压人民币。除此之外,中国基本面疲弱带来的人民币下行风险,也值得密切关注。

  目前,中国国内消费和通胀持续低迷。而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也于7月份因外部需求疲软而出现增速低于预期的情况。

  为了提振经济增长,中国央行在7月份下调基准利率。同时,央行采取措施令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以缓解久期错配,及提高净息差。这加上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可能始于9月),将为中国央行带来更多放松政策的空间。因此,短期内,中美利差可能不会缩小到足以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境内外投资者吸引力的程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经济目前严重依赖出口,中国央行并不热衷于推升人民币。

  虽然人民币在过去一个月显著走强,但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逐渐上调,并于8月13日达到2023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短期内,美元兑人民币可能会在7.0000至7.3000区间内呈现较大的双向波动率。

星展香港环球市场策略师
李若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