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 - 人民币弱势 央行不急干预 | 汇市焦点

近期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升至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点7.3114。这主要是因为近期美元全面走强、美国国债孳息率反弹、中国基本面疲软、中资企业夏季派息以及人民币中间价逐渐下调(暗示近期人民币贬值是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容忍的)。 

  回顾今年3至4月,人民币急跌时,中国国有银行可能引导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收紧,试图遏制当地货币单边下滑的走势。   

随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突破7.3算关键心理关口,市场出现了关于新一轮干预的猜测。

  然而对于中国央行而言,并没有所谓的干预底线。更重要的应该是人民币下跌速度和幅度,3月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在短短两周由7.1719跌至7.2820。

  此后,人民币维持弱势,伴随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再创7.2831的高位。为了遏制人民币贬值的走势,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将人民币中间价设定在远高于预期的水平(4月11日实际中间价和预期值差距创有纪录以来最大)。

  同时,由于中国国有银行试图提高出售离岸人民币的成本,一个月离岸人民币同业拆息飙升逾220个基点,达到去年9月以来最高的5.10%。在央行的努力下,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成功维持在7.3000下方。由此可见,有必要时,中国央行有能力缓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然而目前而言,央行「干预」的逼切性似乎并不高,因为6月美元兑离岸人民币高低差仅为0.9%左右。

未来走势取决息差因素

  至于期权市场方面,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的隐含波动率仍低于3至4月的水平。这也显示干预的紧逼性较低。

  上周,随法国大选结果显示极右翼党派获得绝对多数议会席位的概率不大,市场对当地政治风险(任意加大支出,从而导致该国财政改革努力付诸东流,以及导致赤字率进一步上升)的担忧缓和。

  欧罗反弹及风险情绪改善,推动美元回落。而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不太鹰派的言论,以及美国一系列疲弱的数据包括6月ISM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数、6月ADP就业人口变化等,也导致美元和美债孳息率进一步下滑。美元因素及离岸人民币资金趋紧的迹象,支持人民币相对美元收复7.30,甚至7.29的关口。

  展望短期,若参考先前的情况,除非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至7.3200,或者更高的水平,否则央行未必会大力干预。

  然而,最终能够扭转人民币弱势的不是干预,而是中美息差可持续收窄。笔者认为,短期内中国央行不太可能收紧货币政策。因此人民币的走势仍主要取决于美汇指数和美国国债孳息率的下一步走势。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第一个支持位将会是50天线7.2598。

星展香港环球市场策略师
李若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