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内地「保五」目标合理 | 恒声集

  「两会」在北京召开,在3月5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任内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为2024年内地经济发展定下5%增速的预期目标,与去年的目标持平。

  数字公布后,各大国际机构普遍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复苏有减缓势头,实现目标增速难度比去年更大,而给出的预测亦鲜有超过5%,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便预测中国2024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4.6%,并认为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整理和重组措施无法迅速落实,增长有可能跌破4%。但笔者认为,本次两会定下的GDP预期增长目标,仍是落在合理区间,而且有较高可实现率。

  纵观2023年,虽然年初随着内地重新「打开国门」,各大机构都对中国经济有非常乐观预期,但去年两会所提出的增速目标亦是5%左右,当时外界普遍认为中央政府是设定一个较为容易达到的指标;其后随着疫后复苏未如想像高速,这些机构又纷纷将预测下调至让人惊讶的低水平,并同时重弹「中国崩溃论」旧调。结果2023年经济增长不出报告所料,定格在5.2%,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局的精密掌控,以及宏观调控的信心。

  可以看出,在中美博弈、地缘政治紧张、全球供应链脆弱大环境下,中央政府在近年工作基调,一直都强调「稳中求进」,通过精细的调控避免「灰犀牛」的同时,亦希望鼓励发展出新经济增长突破点,以更稳健步伐稳定国民消费信心,以及中外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当然5%左右的增长目标,对于处于纷乱国际局势下一个体量如此大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言,绝非易事,需要克服种种挑战和困难才可达成,但却并非不可实现、遥不可及。

  从经济形势来看,2023年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正趋于弱化,积极因素正在浮面。本质上而言,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大,加之疫情的「疤痕效应」几乎已被抚平,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亦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化解,而且政策工具箱中仍有储备可用的调控手段,有望在今年促进就业、逐步释放消费需求,激发市场的活力。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