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舜 - 内地资产超额要还公屋 | 环球楼市观望
公屋、居屋、夹屋、私楼,基本上是香港楼市90%的结构了。
而大多数的香港人是居住在公屋,约有300万人,即约香港的45%的常住人口。 但多年来公屋资源是大多数香港人最想拥有的礼物,一到18岁就立刻申请单人公屋,希望刚好在读完书时刚好获得分配。
但特别是在公屋这个就是社会问题中最麻烦的一环,最常见到的就是来投诉说某某单位很有钱,不应该住公屋或新闻中捉到某某资产超额而要求交还公屋。最令人发指的是偷偷把公屋出租;也有人表示某人有公屋,但在内地或国外有房产,资产超额,被揭发检举,要求迁出相关公屋。
但事实上这问题已存在很久,但坦白讲最主要是港府房屋署「唔做嘢」,往往搞得十分被动。公屋申请都有门槛,为了能申请到公屋,这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有钱而让人看不出有钱?」,小到只用现金,大到银行户口换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其他人,最主要是香港政府查不到自己有钱,一旦拿到公屋,家里面最多的就是现金,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
想想,香港人口700多万,住在公屋的人口已经超过300万,第一代申请人达到申请门槛,下一代长大外出打工,基本上都超出要求。所以只能隐瞒收入,不隐瞒房子就有机会被港府收走,这也是港府一直不敢强硬要求资产审查的问题,一旦强硬起来,大半个香港都要上街了。
但是,若不坚持审查,面对有增无减的公屋需求,很多人的确偷偷把公屋出租,霸占着公屋资源,对其他人是非常不公平的,一样闹。特别是境外有资产的,包括国外跟内地资产的,所以香港政府去年开始要求自我申报,然后再从里面一个个去抽查,若证实资产超额,要求交还。
港府表示,是透过跟广东省国土资源部核查后,得悉有两个公屋住户在内地拥有物业,港府表示,住户在内地有房子,不代表在香港没有居住需要,但内地房子是资产之一,必须如实申报,若资产值超过标准,便要归还公屋。
环球楼市评论人
郑伟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