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港旅游复苏任重道远|恒声集

2月17日,一连8日的内地春节黄金周结束,这期间香港共迎来约143.6万人次的访港旅客;其中,内地旅客达125.5万人次,超过了疫情前2018年同期的水平。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农历新年期间的旅客人数及消费情况都超出预期增长,港旅游业的复苏趋势良好。

然而,由于「穷游」的普遍流行及港元汇率因素,虽然新春期间化妆品、珠宝首饰、黄金及奢侈品等的销情维持较好水平,但其他涉及更多就业人口的一般商品销量未达预期,过夜旅客数字亦不够理想,有「旺丁不旺财」之迹象。

重新定位 加强配套服务吸客

此外,香港对国际游客的吸引渡亦不复以往。根据近日英国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发布的2023年「世界旅游城市排名」,在进入排名前20位的亚洲城市中,香港位列17,落后于排名第4、11、14及16位的东京、新加坡、首尔及大阪。虽然本次香港的排名从去年的36位大幅上升,但要知道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香港曾连续9年位列榜首。

首先,既然香港旅游零售已经失去了平价优势,无法与大湾区乃至日韩媲美,就应该重新思考定位,以香港独有的特色和文化留住消费者。以蝉联「世界旅游城市排名」榜首的巴黎为例,虽然其治安屡屡受到批评,但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艺术氛围及享誉国际的顶级名牌加持下,仍然可以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络绎而来,证明了文化、艺术及地方特色才是对旅游经济长远最有裨益的内核价值。

香港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风格,倚靠港人灵活的思维,相信定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业界应推动精品旅游、文化深度游等更进阶的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业与金融业、文化艺术产业等高增值行业的联动,从而驱使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

其次,旅游及零售业的配套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包括从业者服务意识的培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放宽入境政策等,让旅客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受。只有在全面高质素的旅游环境之下,才能吸引更多过夜客及高消费人群访港,推广本港旅游。

另外,必须肯定大型盛事对香港旅游业的积极作用。虽然近日全城热议的「美斯事件」并未得到理想的结局,但一方面的确可以明确看到此类活动的巨大号召力,另一方面这亦不失为香港日后再次举办大型活动、国际盛事时的经验,勿因一次失意而因噎废食,反而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及精力将香港打造为盛世之都。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