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欧美难封杀华电动车|恒声集

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1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汽车2023年出口量按年增长16%,增至442万辆;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2023年新车出口量按年涨幅58%,达491万辆。这意味著自2016年日本超越德国成为汽车出口量首位之后,全球汽车市场再度「洗牌」。

对中国汽车行业今日地位的形塑,必须归功于电动车发展。2023年,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按年增长77.6%,成为汽车工业及带动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其中,作为华电动车龙头企业的比亚迪(BYD),在去年第4季度更是从特斯拉手中夺走了EV全球销售首位的宝座。

面对中国EV产业的蓬勃及市占率,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1月30日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圆桌会议上,称美国和欧盟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存在国安问题,指责华产EV涉及司机及车辆状况讯息搜集,对美国造成「国家安全风险」。而欧盟方面,去年10月已宣布正式展开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中国EV产业,似乎正步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后尘,成为欧美科技封锁的重要领域。在笔者看来,中国的EV产业并不如其他行业一般受到诸多桎梏,目前至少在产能、技术研发及价格方面都已经有明显优势。

在产能方面,中国拥完整汽车产业及供应链体系,可不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实现基础材料件等全链条产出。最新资料显示,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双双超过3000万辆。是无法轻易被打算祭出封锁、制裁的欧美经济体所动摇。

而早在2009年,中国就开始制订电动车发展规划,在政策扶持下EV产业迅速发展,并培植业领先车企,在EV技术研发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虽上年开始,对车企长达13年的新能源补贴计划宣告终止,产销量增幅趋于相对平稳,但已累积的技术优势及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仍为中国EV销量「保驾护航」。

有了以上的两点为前提,价格优势自然对消费者而言是最有吸引力的。规模效应及技术优势让中国车企能在保障利润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即使欧美对本国车企提供补贴加之中国政府取消补贴,都难以撼动这种优势。无怪特斯拉CEO马斯克早前表示,若无贸易壁垒,中国EV几乎能够摧毁世界上绝大多数竞争对手。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