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预算案撤辣 时机恰当|恒声集
下月28日,财政司司长即将发表2024-25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近日社会各界都有不同个人或团体,提议政府应撤除所有楼市辣招。笔者亦认为,若以预算案为契机宣布「撤辣」,不失为一个合适的时机。
一方面是自2010年首度推出的「辣招」,已经达到了其初衷——管理市场供需,遏止炒风。近年来,随着辣招不断加码,炒家已基本绝迹,现时楼市买家以本地用家为主。在楼价下行趋势之下,去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已经将买家印花税税率减半,并且对新到港人才实施「先免后征」及额外印花税放宽优惠政策。但是对楼市的提振作用却并不明显。
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公布的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去年12月该指数报332.5点,按月跌2.03%,已录得七连跌,并创下2017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相较2021年9月的398.1点历史高位,已累积下跌16.48%。2023年全年,本港楼价累积下跌15.59%,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的全年跌幅11.11%。面对完全不同于2010年时期的经济周期,政策上必须有所变动。
另一方面,面对可能维持数年的财赤状况,撤回辣招亦能刺激房屋交投,促使发展商购买地皮的意欲上扬,从而实现库房的「开源」。目前的楼市辣招仅针对两年内转售住宅或持有超过一个物业的人士,二手市场交投淡静亦间接导致卖地成绩不理想,去年共有6幅地皮流拍,创历史新高。
配合降息步伐 刺激需求
事实上,处于美元及利率高企的经济环境,以及地缘冲突频发的政治环境之下,全球热钱并不会如过去一般蜂拥而至,推高香港楼市,国际投资者普遍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在如此前提之下,辣招只不过是阻碍了一些希望灵活换楼、投资收租、资产配置的小投资者。
根据外界推测,美国将于今年年中重新开始降息,若能将撤辣的时机与美国降息的步伐相配合,既能增加二手房屋供应,减少买家的入市成本,刺激需求,又可增加卖地收入,维持政府财政健全。
更重要的是,让楼市重新交回自由市场调控之下,交投活跃的房地产行业可通过自行调整回到供需平衡;且又因其与民生及建筑业、金融业和零售业等行业密切相关,对于提振买家、租户、投资者等的信心有十分正面的积极作用,从而刺激经济及就业市场的蓬勃。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