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豪 - 负资产风险不容忽视|二叔公启事录
最近金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促使大家重新审视香港楼市的局势。数字显示,2023年第4季,本港负资产按揭贷款宗数激增至25163宗,创下逾19年新高,涉及金额逾1300亿元。我们虽然见到银行体系的拖欠比率维持低水平,但负资产贷款由去年第3季末的11123宗,急升1.4万宗或1.2倍,意味着这一问题正迅速蔓延,成为楼市的一大隐患。
在笔者看来,引发这波负资产的主因,是楼价在过去一年的大幅下滑。自2021年高峰期以来,本港楼价已累积下跌超过20%。这种情况下,不少业主的物业估值已低于按揭贷款余额,造成财务状况的一大打击。
金管局解释,新增负资产主要集中于银行员工优惠按揭和按揭保险计划下的高按揭成数贷款。笔者亦相信,银行体系内的按揭贷款整体质素仍十分良好,风险可控,但值得留意的是,金管局的数字只反映持牌银行的一按贷款,近年许多发展商提供的「供息不供本」按揭计划未被纳入统计。若将二按也考虑在内,我们会发现实际情况可能远比数据所显示的更加严峻。
美国联储局上周一如市场预期地维持利率在5.25厘至5.5厘区间不变,虽则芝加哥商交所的利率期货工具显示,市场现时压注联储局在5月减息的机会高达94.9%,然而,即使美国进入减息周期,香港未必会立即跟随。这意味着,本港业主可能还需要在高息环境下苦撑一段时间。
要提升风险抵抗力,准买家切记仔细评估按揭贷款的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财务状况的利率和还款计划。此外,建立稳固的财务缓冲和预留足够储备资金,在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变故上同样至关重要。
霭华押业主席
陈启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