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房市平稳过渡稳经济|恒声集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经济数据,虽然去年第4季GDP增速5.2%略逊预期,但全年经济增长录得5.2%,优于2023年两会前总理李克强定下的5%增速目标。
2023年在海外需求不稳及内地经济复苏放缓的挑战之下,虽然国家没有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但仍然有望对全年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殊为难得。展望2024年,大部分金融分析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都落在4.5%至5%区间内,认为能够延续去年的平稳增长趋势。
笔者认为,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的国际形势之下,内地消费和服务业尚可保持相对稳定,而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处理是否妥善、有效,以及由此相应颁发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24年整体经济增长速度。
事实上,最近中央出台了数个房市政策,相信会对稳房价、去库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首先是向8个试点城市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贷款。重庆、济南、郑州、长春、成都、福州、青岛、天津等8个试点城市,可获得来自7间全国性金融银行的千亿(人民币,下同)贷款,以购买城市内闲置的整栋住宅类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此举一可缓解当地的保租房指标,让更多「上车难」的居民有安居之所,二能减少商品房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更重要的是,此笔贷款还款期较长,在租金能够覆盖利息的前提下几乎可被视为永续债,并能较迅速地缓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燃眉之急」。其次是「房票安置」开始推广至一线城市。1月5日,广州作为中国4大一线城市之一,开出全市首张房票,标志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的又一步。作为现有货币补偿和原地实物安置的补充形式,房票安置更为灵活,有助于锁定住房需求在本地释放,而且可定向去库存,对整体房地产市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加之房票有使用期限,其见效期亦会相应更短。
以上提及的两种刺激政策,相对于以往降低利率、撤销部分购房限制等刺激手段,更明确地指向现存的商品房库存,效果更为立竿见影,且能够帮助房企、城投公司等陷于债务困境中的企业获得喘息的空间,对地方政府债务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若房地产行业的低迷能够平稳过渡,不对民生造成太大的影响,投资者、消费者及广大国民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自然能够得到保障,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稳步向上。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