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举办盛事应重视配套|恒声集

香港与内地在疫情后恢复通关即将迎来一周年,两地居民的跨境交流亦逐渐恢复,不同于疫情之前更多是内地游客访港消费,越来越多港人在汇率优势及更高的服务价值下,亦养成了周末「北上」跨境消费的习惯。根据入境事务处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0日,共有5334万人次的港人前往内地购物、用餐和观光。

反观访港旅客的数字,2023年「南下」的访港内地旅客仅录得2654万人次,不足「北上」人次的一半,与2018年的约6500万人次及2019年约5500万人次都大幅下跌。

随着内地购物环境的显著改善、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港元相对人民币居高不下,香港不再是物美价廉的「购物天堂」,低性价比的旅游消费体验让香港对旅客的恒常化吸引力下降。只有在特定活动、大型节庆之际,才能吸引到较大批旅客访港,且消费力度与疫情前亦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看得出,特区政府亦认识到这些彰显香港特色的活动,才是新的「财富密码」,筹办了一系列「开心香港」及「香港夜缤纷」活动,成效不菲。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回顾2023年香港经济的网志中,亦明确指出今年「将举行更多盛事活动,突显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并会注入更多新元素、新体验,让海内外朋友乐意一来再来」。

笔者认为,在举办盛事的同时,同样需要重视相关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以刚过去由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办的除夕烟花音乐汇演 「新年新传奇」为例,在12月31日晚截至10时,共吸引到超过22.3万旅客访港,创2023年单日访港旅客量新高。

考虑节日加开全天候通关口岸

然而,在参与本港的跨年倒数活动后,大批内地旅客在返回内地的过程中,却产生了诸多不便之处。虽然当晚港铁及部分巴士线路通宵营业,但一方面由于目前香港与内地联通的陆路口岸仅有落马洲(皇岗)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口岸,实施全天候24小时通关,仍未能及时、有序疏散人流,另一方面是香港在假期普遍住宿费用过高,导致访港旅客过夜意欲降低,让活动结束后的场面出现些少混乱,甚至引起部分旅客的抱怨。

以本次活动为鉴,政府可考虑积极向内地申请开放更多口岸的全天候通关,或至少在特殊节日或盛事举办之际作出特殊通关安排;此外,亦可以考虑在活动期间于各区举办更多「夜经济」活动,让旅客有更多元的选择及体验。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