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经济研究处 - 人民币波幅料续扩大|南商人民币分析
美国9月CPI略超预期,推动上周美债利率轻微向上,美汇指数随之转升。上周中国公布的9月金融和物价数据,反映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需政策加码支持,人民币震荡下跌。10月6日至10月13日,在岸人民币按周下降0.1%,至7.3050;离岸人民币按周略跌0.05%,至7.3133;人民币中间价按周微涨0.03%,至7.1775。
美上月通胀略超预期
美国9月CPI受油价影响略超预期,但核心CPI如期继续回落,美国联储局后续利率决策将偏谨慎,预期加息接近尾声,但高息环境仍将维持较长时间,中东局势导致避险情绪升温。首先,美国9月CPI略超预期,但核心CPI持续回落。美国9月CPI按年上涨3.7%,略高于预期,主要受能源价格继续上涨影响;核心CPI按年则升4.1%,符合市场预期。另外,联储局9月议息会议纪录偏谨慎,加息或接近尾声。9月议息会议纪录显示,与会者对未来是否再加息1次存分歧,多数官员支持继续加息,所有与会者都同意未来货币政策决定须谨慎。笔者认为,未来仍有车企罢工、政府停摆风险、因疫情暂停的学生贷款还款重启等因素影响经济,近期包括鹰派官员在内的越来越多官员表示,美国国债孳息率大幅上涨,可取代进一步加息对金融状况收紧作用,预期尽管不能断定未来是否再有一次加息,但加息基本接近尾声,惟预期高息仍将维持较长时间。CME的FedWatch数据显示,联储局11月逾9成机会暂停加息,12月加息机会率由1周前的36.7%降至28.8%。除此之外,地缘局势令避险情绪升温。以巴冲突加剧,近期PMI、9月非农数据等显示美国经济仍存韧性,避险情绪将利好美元。
内地经济须加码支持
上周美国通胀数据和中东局势导致美元上升,增加人民币外部压力,但人民币对非美货币依然彰显韧性,上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按周涨0.04%。然而,内地公布的9月金融和物价数据,反映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须政策加码支持。第一,政府债和居民中长贷支持9月金融数据。9月社融新增4.12万亿元人民币,高于预期的3.7万亿元人民币,但新增信贷、M1和M2增速均低于预期。社融方面,9月按年多增5789亿元人民币,主要由政府债券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支撑。第二,内地9月物价低于市场预期。9月PPI按年跌幅收窄至2.5%,稍高于预期降2.4%,PPI边际改善受油气和煤炭等输入性因素主导,钢材和水泥等价格修复偏慢,反映内生增长动力有待改善。CPI按年由涨转平,低于预期的升0.2%,按月虽涨0.2%,但仍低于过去5年同期季节性上涨均值,但随著高基数影响消退,物价有望持续改善。第三,财政部拟增发离岸人民币国债。节后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放松,离岸人民币香港同业拆息利率普遍下跌,11日财政部公布第4季将在香港新增发行260亿元人民币国债,全年累计发行规模将升至破纪录的550亿元人民币,有助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和支持汇率。
联储局9月议息会议纪录暗示后续加息动作偏谨慎,加息或接近尾声,但高息仍将维持较长时间;近期以巴冲突令避险情绪升温,美汇指数或有一定支持。内地9月数据反映经济基本面局部见底,但仍须政策支持,中央持续收紧离岸流动性支持人民币,短期市场避险情绪可能增加波动性,经济企稳预期有望持续引导人民币中长期回升。笔者预期第4季人民币汇率将围绕7.2算双向波动,波幅扩大。
南商经济研究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