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经济研究处 - 人民币短期或加剧波动|南商人民币分析

美国8月非制造业PMI数据显示,劳动力需求或对服务价格形成上升压力,加息预期支持美债利率继续上升。内地8月出口和通胀反映短期外需压力放缓,价格探底周期或已形成「转捩点」,但经济修复动力有待观察。上周非美货币受压,人民币兑美元下跌。9月1日至9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在岸价按周下跌1.07%,至7.3439;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价按周下跌1.30%,至7.3647;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按周下跌0.50%,至7.3647。

美服务业意外扩张

美国8月ISM非制造业PMI意外回升,褐皮书反映近2个月经济增长温和,劳动力市场边际放缓。第一,美国8月ISM非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8月非制造业PMI指数意外由7月的52.7回升至54.5,创6个月高位,主要受惠商业活动、新定单和就业增加带动,反映服务业需求旺盛。价格指数进一步增长2.1个百分点至58.9,叠加雇佣指数回升4个百分点到54.7,增加市场对美国通胀反弹忧虑,但大多数受访者仍对未来商业及经济环境看法乐观。第二,联储局褐皮书反映近2个月经济增长温和,劳动力市场放缓。联储局地区性经济报告表示,7月及8月美国经济增长温和,旅游消费高于预期,但其他零售消费放缓。劳工市场方面,尽管招聘速度放缓,但因技术工人数量偏紧,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几乎所有地区企业都表示,工资增长将在短期普遍放缓。尽管8月非农数据及褐皮书显示劳动力市场放缓,但8月非制造业PMI雇佣指数大幅回升,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未来走势及其对服务业通胀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芝商所FedWatch数据显示,9月暂停加息机率高达90%,11月加息机率则由上周的33.5%升至43.5%,因此后续利率路径将继续视通胀、就业等数据而定,预期高息环境将维持一段较长时间。

内地外需压力放缓

内地方面,上周公布的8月出口和通胀数据,反映短期外需压力放缓,价格探底周期或已形成「转捩点」。在经济尚未明显修复和美元连续拉升压力下,上周人民币下跌。首先,内地8月出口见改善。8月出口按美元计,按年跌幅收窄5.7个百分点至8.8%,按月则增长1.2%。另外,内地通胀转升,PPI跌幅持续收窄。8月CPI按年转升0.1%,按月则升0.3%,主要受服务业价格维持韧性增长和油价上升提振。8月PPI按年跌幅连续2个月收窄至3%,按月时隔4个月后首次转涨0.2%。另一方面,人民币中间价调低但持续强于市场预期,央行仍坚持稳汇率。在美元连续上升压力下,上周五公布的人民币中间价调弱至7.2150,创逾2个月以来新低,调弱后人民币兑美元应声下跌,离岸人民币跌破7.36关口,创去年11月初以来新低,在岸人民币盘中跌破7.35关口,创2007年12月以来新低。但中间价较市场预测均值已连续偏强逾千点子,反映央行持续引导减少人民币大幅波动。进入9月,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强弱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相对稳定,随著8月底地产政策密集发布,以及一篮子稳经济利好政策信号持续释放,中长期市场情绪有望改善。

近期美国数据显示,经济仍存一定韧性,尽管劳动力市场放缓,但后续走势及对黏性较高的服务业通胀的影响须作观察,叠加欧罗区经济衰退忧虑增加,推升美债利率持续上行。8月底以来稳经济政策密集发布,须持续关注政策效应对经济的改善,短期人民币或在美元外部压力下加剧波动。笔者预期第3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围绕7算双向波动,波幅扩大。

南商经济研究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