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河套地区未来可期|恒声集
8月2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根据规划,预计到2035年,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将全面形成协同创新的格局,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再次体现了中央对「十四五」规划中粤港澳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的深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落实,以及对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支持。
发展创科是大势所趋,科技的发展主宰今后经济的强弱,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香港的科技发展不可只靠自身努力,一定要以国家的平台为基础,与内地城市做好分工与合作。而国际上的科研企业,亦可以借助香港策略性加速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利于香港日后成为国际创科枢纽;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是香港创科发展的重要平台。
笔者认为,本港的创科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及产业化。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政府需继续鼓励STEM教育及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培养本地人才,同时亦需以优厚的待遇及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诱因,吸引留学海外的优才回流。
另一方面,由于创科行业香港与北京、上海、深圳、新加坡等地的薪酬水平相若,甚至微逊于部分城市,而相对而言生活成本又高企,如何「汇才」成为关键。针对这一点,除了出台各种人才引入计划外,亦可以考虑鼓励更多商业与住宅的融合规划,提高生活质素、带动更多商业及就业机会。
在产业化领域,香港由于欠缺高增值工业生产线,以往发展创新科技存在局限,未能将研究成果或技术直接商品化,只能卖给别人去生产商品赚钱。主要原因是创科投资巨、风险高,回报难测,窒碍工商界的投入,以至很多优秀的发明品未能够产业化,只变成陈列品。
根据河套地区的规划,香港园区将重点发展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械人、新材料、微电子和金融科技,而深圳园区将会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可把「官、产、学、研」集中一处,互相配合,建立一条龙式的研发销售产业链,成为香港一个新的经济动力。河套地区若成功发展,对港经济每年贡献达520亿元,且可创造5.2万个职位。
得益于「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优势,本次《规划》出台之后,香港企业可以借助深圳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与内地企业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实现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同时,深港合作先导区的建设也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创新资本和人才进入该区域,这将为香港的创科发展带来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优势。相信在中央政府及港府的支持下,香港创科产业未来可期。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