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港应重视发展伊斯兰金融|恒声集

回顾刚刚落幕的金砖峰会,扩员选择最为津津乐道,本次并无纳入人口及发展潜力较大的印尼,反而将地理位置、地缘政治、经济贸易的平衡性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长期以来,金砖国家(BRICS)成员组成都存在向更多元化发展的空间,例如尚未纳入以全球第二大语系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又如没有以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为主体信仰之邦,而本次新吸纳的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这六国,不但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扩大了金砖的代表性及地缘影响力,更与其他成员已形成有规模的贸易往来,且都曾或多或少地表露过对「去美元化」的兴趣,促进本币结算和跨境支付平台的构建。

面对金砖新格局可能形成的国际新秩序,香港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巩固离岸人民币交易及国际资产管理已属老生常谈,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伊斯兰金融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领域。

由于《伊斯兰律法》中,明文禁止不劳而获的利益,因此坚决不可从「钱生钱」、投机、赌博等多种渠道的获利;换言之,利息收入、金融衍生品、保险等传统投资理财产品失去了全世界约五分一人口的市场,针对现存约15亿的穆斯林人口而设计的金融产品方兴未艾。

在2008年金融海啸前,伊斯兰金融产品由于在投资标的上的限制,相对保守,且投资回报率平平;然而,当金融海啸吞噬大部分看似「优质」的高回报投资产品后,其稳健的表现却仿佛「一枝独秀」,引起广泛关注。

其实,香港很早就已经有伊斯兰金融产品,早在2007年,恒生银行便推出首款伊斯兰基金,当时吸引到中东机构投资者的目光,认购额高达5000万美元。及后在前行政长官梁振英政府任内,本港先于2013年通过《税务及印花税法例(另类债券计划)(修订)条例》,使投资价值因所得利润免征利得税而更具吸引力,及后又陆续发行3批伊斯兰债券。

适当放宽开户限制

然而,对伊斯兰金融的关注并未持续下去,后续政策支持的缺乏让投资者对其兴趣减淡,杜拜、吉隆坡等地相关金融产品的发展亦「抢」走不少投资者。截至今年7月12日,恒生首款伊斯兰基金资产净值仅余99万美元,并将于今年10月30日终止。

本届政府上任之后,持续深化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伊斯兰经济体的合作,应该可以借此机会再次对伊斯兰金融产品提高重视,培养更多熟悉伊斯兰文化、教义的金融人才,适当放宽对合资格人士或投资机构开设银行综合理财户口的限制,相信以香港的金融及制度成熟,能够充分应对伊斯兰世界的金融服务需求。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