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 - 人民币何去何从|汇市焦点
早前,美元/离岸人民币在接近7.30的水平遇阻,7.30被视为关键阻力位。首先,市场认为这个水平可能会引发中国央行的间接干预(包括人民币中间价持续强于预期,以及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其次,市场一度期待中国政治局会议之后,将会有大力的刺激措施支持经济复苏。再者,市场对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的预期升温,令美元指数一度跌穿100的关口。上述因素叠加,曾带动美元/离岸人民币在7月底一度跌至7.11边缘。
然而,正如笔者在7月初专栏提及的观点,在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任何干预支持离岸人民币反弹,都可能会被视为逢高卖出这两种货币的机会,因此,美元/离岸人民币如笔者预期般重新上试7.28,甚至7.30的水平。而突破了7.30这个曾经被视为关键阻力位的水平之后,空头回补加快美元/离岸人民币的上升,结果该货币对突破7.33,创年初至今新高。
至于导致人民币重新下跌的基本面因素不外乎是中美息差因素。美国方面,近期虽然经济数据表现参差,但一些与通胀相关数据显示通胀压力存在重新上升的风险。首先,最新的美国失业率意外地下跌至3.5%,而工资按年增速则超乎预期达到4.4%。其次,虽然核心通胀率如期回落,且整体通胀率不及预期,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体通胀率回升至3.2%。第三,美国最新零售销售按月增长0.7%,超乎预期,且创1月份以来最大升幅。由此可见,消费仍然强劲。第四,能源价格有所上升,例如美国原油价格已经由6月底的低位回升了20%至每桶80美元以上水平。
7.3为关键阻力位
由于美国经济比预期更加稳健,同时通胀率存在进一步回升的风险,最新FOMC会议纪要再次提及进一步加息的可能。这加上近期美国财政部增加长期美债发行量(其中30年期美债拍卖反应冷淡),以及日本央行微调收益率曲线控制措施(市场担忧日本投资者抛售海外资产包括美债),带动美债收益率显著上升。其中,两年期和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上升至5.018%(创7月初以来新高),以及4.28%(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在通胀预期降温的情况下,美国实际收益率反复向上。
中国方面,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进出口、通胀数据、信贷数据,以及零售销售、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增添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尤其是在最新刺激措施不如理想的情况下)。为重振经济,中国央行意外减息。惟市场仍不买账,反而期待中国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因此,中国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跌。
在中美息差因素持续利淡人民币的情况下,有甚么因素能够帮助减轻人民币的下行压力?首先,美元和美债收益率见顶回落。其次,中国央行采取措施,例如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第三,中国经济明显复苏。第四,日本政府干预汇市。在没有上述因素的支持下,若美元/离岸人民币和美元/在岸人民币均站稳在7.30上方,下一个关键水平可能是7.35/7.36。
星展香港环球市场策略师
李若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