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豪 - 经济或接近周期性底部|花旗看天下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继续改善,预计中国经济在夏季后或有所好转。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似乎即将触底,有助缓解通缩担忧。政治局会议后为刺激政策方向定调,市场焦点将集中政策实施及随后对经济的影响。

零售销售喜忧参半

通胀触底: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能在7月短暂跌至负值,预计按年下跌0.4%。食品通胀并未在夏季加剧,7月份猪肉价格基本持平,而蔬菜和水果价格则略有下跌。除冷气设备外,耐用品价格没有出现上涨势头。随著夏季旅游旺季开始,服务业价格或在7月恢复上升,但无法支持整体CPI向上。消费者物价指数随着促增长措施开始发挥作用或已准备筑底。生产者价格指数则因基数优势可能首先触底反弹。采购经理指数中,有关工业采购价格及生产者价格的分项指数也大幅回升。大宗商品价格在7月企稳,预计7月份PPI通缩将放缓至按年下跌4%。

PMI反弹和经济活动复苏:随著制造业PMI持续(小幅)反弹,工业生产按年升幅可能回升至5.2%以上。7月首20天,粗钢产量按年增长4.6%。持续政策支持将最有利重工业部门。零售销售喜忧参半,预计按年增长4.3%左右。去年7月开始征收的汽车购置税或会带来一些下行风险。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预计,汽车销量继6月按年下降2.6%后,7月将按年下降4.8%。夏季旅游有助相关出行消费开支。政策刺激将是基建投资的最大推动力,基建投资改善可以抵消房地产弱势,预计7月固定资产投资将按年增长4%。

将加快发行地方债

新增贷款或上升:由于去年7月内地居民停贷令基数较低,加上政策推动,信贷增长可能加快。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万亿元人民币,略低于2021年7月。随著房地产市场再度走软,家庭信贷需求可能保持低迷,但企业贷款因扩大支持或进一步上升。人民币贷款可能成为7月新增总社会融资(TSF)的主要组成部分,预计将达1.2万亿元人民币,而政府债券发行在7月几乎停顿。在支持经济的最新举措中,政治局表示将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但相关数据可能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升。因此7月份M2增速按年可能放缓至11.2%。

贸易继续下降:由于前期基数较高,预计7月份出口和进口将分别按年下降12%和7%左右,贸易顺差为706亿美元。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为代表的全球贸易活动,在7月进一步向下。中国PMI中的新出口定单分项指数也微降0.1个百分点至46.3。中国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的贸易继续表现出色。但进口势头大幅走弱,作为中国进口领先指标的韩国机电产品出口7月按年下降16.5%,6月下降6%。PMI的进口分项指数也略有回落。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及环球财富策划部主管

廖嘉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