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豪 - 慎推输入外劳政策|二叔公启事录

近年香港面临劳动人口减少及人口老化等问题,导致各行各业普遍面对招聘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政府早前宣布容许26个非技术或低技术工种输入外劳,然而这一决定却引起了争议,让人担心本地工人的「饭碗」受到影响。

放眼全球,许多国家为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都会透过放宽劳动人口流动性,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以新加坡为例,该国的外劳数量远高于香港。截至2022年,新加坡非常住人口(主要是外籍劳工)达157万人,占总人口的27.8%。相对之下,香港的外劳数目(不包括外地家庭佣工)仅数千人。

作为雇主,我对招聘困难的问题感同身受,但政府此次的决定仍显得过于急进。虽然某些工作如护理院舍、建筑工人、清洁洗碗等确实难以吸引本地人加入,输入外劳可视为合理的折衷方案。然而,放宽名单还包括文员、发型师等职位,这就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特别是在没有事先咨询劳工界、劳顾会及立法会下,引起公众质疑和争议也属正常。在判断某行业是否存在「有工无人做」的问题时,政府须提供数据支持,以澄清是否仅是薪金水平不足以吸引人才,或即使加薪仍然无人应征。

输入外劳无疑能在短期内缓解香港劳动力短缺问题,特别是对于低技术和低薪的工作。然而,在制定政策时,政府应仔细评估各职业的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平衡本地劳动力市场与外劳需求,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过于急功近利。同时,政府也应积极推广自动化科技,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长远角度解决香港的劳动力问题。
霭华押业主席
陈启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