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中美脱钩不符现实|恒声集

本月18至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展开为期2日的访华行程,成为5年来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最高官员。虽然中美双方进行「坦诚、深入、建设性的」的会晤,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取得进展,达成共识」,但由于互信基础薄弱,对许多议题依然存在巨大分歧,中美关系在政治上只能以不进一步恶化为最理想目标。

与政治上的「低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乐观预期。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已有超过40位外企高管来华,当中较为瞩目的包括苹果公司行政总裁库克、Tesla行政总裁马斯克,以及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几乎恢复至疫情爆发前的盛况。

根据部份外国在华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受访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其中超过50%德企计划未来2年增加对华投资,近60%美资公司对中国经济复苏抱持积极态度,86%英国企业则看好中国市场长期潜力,日企方面则超过90%受访者计划扩大或维持在华业务。
外企拟增对华投资

在环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今之世,中国市场的超强韧性和巨大吸引力空前突出。虽然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内地1至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5748.1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0.1%,慢于上个月的2.2%,但主要是由于去年5月大项目集中到资,金额以美元计创历史同期新高,基数较大。

对于外商而言,投资内地的回报率相对稳定,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测算,近5年中国FDI投资收益率是9.1%,不但高于欧美国家(3%),亦优于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4%至8%)。这是由于中国一方面已发展出成熟的工业制造体系,另一方面拥有全球第一位的中等收入人口数量,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外商在华投资能够享受到中国经济的投资红利、转型红利以及市场红利。

对于中国内地来说,外商投资不但有利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内地企业竞争力,保持与世界经济接轨,更可改善内地目前就业情况,尤其是面对严峻就业压力的青年,从而刺激内需市场,形成就业与内需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

目前中美这种「政冷经热」的关系,已经是维持双赢最低要求。然而受制于美国针对中国而施加在企业身上的种种禁令,美企对华投资份额逐步下降,并被来自其他国家的公司抢夺商机及市场。

双方关系在美国的政治导向下,逐渐往「政冷经冷」发展,不但有损双方经济利益,甚至对美国企业伤害更大,更因全球2大经济体无法通力合作,拖慢环球经济复苏。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