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仁 - 避中买日食鸡肋|金融High Tea
中、美、港股市上周载浮载沉,港股表现乏力,曾创两个月低位。主要股市欠缺表现,令近日走势亮丽的日本股市吸引了中环茶友的兴趣,当中似乎也看到全球热钱的流向。
低气压罩港股推低内房
上周美股受联邦储备局偏鹰言论和债务上限谈判左右。杜指收报33426点,最后一个交易日跌109点;标指下滑6点或0.14%,收报4191点;纳指跌30点,收报12657点。全周计,杜指升0.4%,标指升1.7%,纳指涨3%。银行股再度受压,Western Alliance银行跌2.4%,呢只Western Alliance在5月5日跌过39%,美国地区银行仍然极度弱势,连大银行也受累,高盛跌1%,花旗挫1.5%,美国银行跌1.3%。
港股上周被低气压笼罩恒指收市跌276点或1.4%,报19450点;国指跌121点,报6593点;科指挫95点,报3821点,连跌7周。当中内房股沽压尤大,龙头股碧桂园(2007)跌至近期低位收报1.57元;龙湖(960)上周五单日挫3%收报17.34元;中海外(688)亦插2%收报17.94元;雅居乐(3383)跌2.3%收报1.28元;碧桂园服务(6098)跌2%收报9.94元。
中美股市徘徊不前,反而欧洲、日本股市表现亮丽,日经平均指数近期气势如虹,随外围气氛回暖,最高升至30924点,正式突破2021年疫情时期的顶部,重现33年前经济泡沫时期高位,收市仍报30808点,升234点。「股神」巴菲特至少3年前及早部署的五大商社股份,近日节节创新高,回报甚丰。
日股升但产业优势不再
日股在全球景气低迷下升上高位,开始吸引投资者眼球,纷纷找寻日股破顶谜底。中环茶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买日股,当时日经指数在圆汇升值下狂飙,直趋4万点水平,日本电话电报被形容为「神股」,日本人以拥有一手为荣。当时尖沙咀的名表最大买家就是日本游客,但日经指数就在人人看好破4万关前夕爆破,至少仍未造出新纪录,茶友其后转投港股,直言好彩没有对日股寄以厚望,死守下去,否则在迷失的30年,令到青春浪掷。
日本自从泡沫经济后一蹶不振,处于长期衰退,曾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东京再在争雄称霸。经过30多年,日经指数似乎重拾动力,莫非「日出之国」真的重见璀璨日子?对于日股能够摆脱中美市场的覊绊突围,有人归因于几年前首相安倍的三支箭,大力推低日圆,过去一年虽然各国开始收水,但日本仍坚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令日圆汇价偏低,增加了日本货的竞争力。在日圆汇价转稳后,资金开始回流当地,令资产价格得益。
有人把日股上升归因于经济基础的改善,究竟是否如此呢?上世纪日本在全球产业领先,然而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在资讯科技产业受到抑制,在资讯科技、互联网等产业都缺乏突破,只能在传统产业发挥「工匠精神」,单靠汇价下跌对推动产业的竞争力成疑。从产地分析,日本品牌不少都改在内地或东南亚生产,把看好日股变成看好日本产业划上等号未免过于简单。从品牌来说,现在最后的日本品牌是日系汽车,但内地新能源车巨企比亚迪(1211),今年重点推1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就是要大幅抢占日系车市场,可以预计,日系车会先在内地市场敲响丧钟,然后扩展至海外市场。日本有甚么龙头产业可以依赖呢?
日股玩推高市帐率游戏
日股这次突破,主要原因是避险,对冲基金大户、前索罗斯头马德肯米勒睇淡美元。美国短期又因债务危机受压,资金外流寻找避险市场。拜登政府继续研究针对中国科技企业投资的行政命令,令资金未敢转入估值很低的中国市场,日股、印度股就成为短期避险圣地,变成两股「亚洲旋风」,日股创30年新高,印度股市也逼近历史高位。
日股近日的玩法是玩股票价值重估。日股由泡沫时期的超高估值变成其后的「万年低估」,今年初约有900只股票的市帐率未达到1倍,占整体约50%。为扭转情况,3月底东京证券交易所提出要改变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PBR(股价净值比)低于1倍的情况,请求上市企业在意识到资本成本的前提下推进经营并公布改善方案等。4月下旬,大企业如JVC推出了力争「早日实现PBR超过1倍」的中期经营计划和股票回购,股价随后大涨近4成。清水建设宣布了上限200亿日圆的股票回购和积极压缩政策性持股的方针,该公司股价上涨10%。
在日股的重估浪潮下,股票多了买家之一是外资,在资金驱动下,部份日本年轻人跟风投入股市,令整个市况热闹起来。在这股浪潮中,大户像股神巴菲特加注日本之余,同时在当地发行债券借入日圆。巴菲特此举既利用了当地资金仍然相对廉宜的好处,同时也避免承受汇价风险,大有借艇割禾的效用,从其押注的商社股份涉及民生各项用品,风险性偏低,当中很多有能源投资的成份,大有可能是看中油价短期不易回落,而日本经济在疫后有反弹的可能,与看好日本长期发展是两回事。
股神借日圆买日本股,目标的商社盈利固然稳定,同时也是市帐率偏低的蓝筹大股,由此可见背后贯彻是其买入偏低股票的投资策略。巴菲特过去一年先是沽出内地民企龙头比亚迪(1211),最近又减持去年短期买入的台湾台积电,比亚迪和台积电都是经营良好的公司,沽售相信是担心两岸的地缘政治紧张。他又预警美国繁荣的经济可能中断,整个套路看买入日股似乎是避险行为,多过是找到新的增长型资产。
从日股向好,多少可以看到国际热钱的流向,美欧资金在政府收紧对内地投资的管控下,不断减持中国资产,在美国衰退阴影下,热钱不想回流到美国,暂时又怕去中国,于是转向日本、印度炒一转。从估值而言,内地很多大型企业的市帐率都很低,只是外资有政治上的考量,唯有舍中买日,先食住鸡肋,但不代表从宏观经济前景或企业竞争力,日股会比中港两地股票优胜。
到日股印度股升一浸后,不排除外资也会转过头来买中国股。欧资可能早过美资回来。据《金融时报》5月19日报道,东方汇理(Amundi)首席投资官莫蒂埃(Vincent Mortier)接受采访时透露,这间欧洲最大资产管理公司正将资产配置撤出美国,转移到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前景更光明、估值更高,而且通胀前景更温和。莫蒂埃话,「在我们的配置中,我们做出了从西向东的明显转变。他预计,美国经济明年将不会增长,而中国、印度和印尼将增长5%至6%。」
东方汇理转投中国市场
东方汇理的总部位于法国巴黎,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2.1万亿欧罗,是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是世界十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莫蒂埃指外界对中国信贷和优质企业的风险估值「太高」;与之相反的是,对面临经济衰退的美国市场又估值「过于乐观」了。他透露,在过去一年,东方汇理一直在逐步增加对中国和印度的资产配置,今年更加快这一步伐。
《金融时报》称,在东方汇理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之时,中国股市却正处于「艰难时期」。文森特反驳了这一观点,表示市场反应言过其实,「投资者的反应可能被夸大了,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中国实际上发生了甚么……中国有着更光明的经济前景、更好的估值和更温和的通胀前景。」
陆羽仁认为,买日股不如买中国股,或许日股短期会比较好炒,但在股价升高后,日股只是鸡肋,好难买日股作长线投资。
陆羽仁
低气压罩港股推低内房
上周美股受联邦储备局偏鹰言论和债务上限谈判左右。杜指收报33426点,最后一个交易日跌109点;标指下滑6点或0.14%,收报4191点;纳指跌30点,收报12657点。全周计,杜指升0.4%,标指升1.7%,纳指涨3%。银行股再度受压,Western Alliance银行跌2.4%,呢只Western Alliance在5月5日跌过39%,美国地区银行仍然极度弱势,连大银行也受累,高盛跌1%,花旗挫1.5%,美国银行跌1.3%。
港股上周被低气压笼罩恒指收市跌276点或1.4%,报19450点;国指跌121点,报6593点;科指挫95点,报3821点,连跌7周。当中内房股沽压尤大,龙头股碧桂园(2007)跌至近期低位收报1.57元;龙湖(960)上周五单日挫3%收报17.34元;中海外(688)亦插2%收报17.94元;雅居乐(3383)跌2.3%收报1.28元;碧桂园服务(6098)跌2%收报9.94元。
中美股市徘徊不前,反而欧洲、日本股市表现亮丽,日经平均指数近期气势如虹,随外围气氛回暖,最高升至30924点,正式突破2021年疫情时期的顶部,重现33年前经济泡沫时期高位,收市仍报30808点,升234点。「股神」巴菲特至少3年前及早部署的五大商社股份,近日节节创新高,回报甚丰。
日股升但产业优势不再
日股在全球景气低迷下升上高位,开始吸引投资者眼球,纷纷找寻日股破顶谜底。中环茶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买日股,当时日经指数在圆汇升值下狂飙,直趋4万点水平,日本电话电报被形容为「神股」,日本人以拥有一手为荣。当时尖沙咀的名表最大买家就是日本游客,但日经指数就在人人看好破4万关前夕爆破,至少仍未造出新纪录,茶友其后转投港股,直言好彩没有对日股寄以厚望,死守下去,否则在迷失的30年,令到青春浪掷。
日本自从泡沫经济后一蹶不振,处于长期衰退,曾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东京再在争雄称霸。经过30多年,日经指数似乎重拾动力,莫非「日出之国」真的重见璀璨日子?对于日股能够摆脱中美市场的覊绊突围,有人归因于几年前首相安倍的三支箭,大力推低日圆,过去一年虽然各国开始收水,但日本仍坚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令日圆汇价偏低,增加了日本货的竞争力。在日圆汇价转稳后,资金开始回流当地,令资产价格得益。
有人把日股上升归因于经济基础的改善,究竟是否如此呢?上世纪日本在全球产业领先,然而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在资讯科技产业受到抑制,在资讯科技、互联网等产业都缺乏突破,只能在传统产业发挥「工匠精神」,单靠汇价下跌对推动产业的竞争力成疑。从产地分析,日本品牌不少都改在内地或东南亚生产,把看好日股变成看好日本产业划上等号未免过于简单。从品牌来说,现在最后的日本品牌是日系汽车,但内地新能源车巨企比亚迪(1211),今年重点推1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就是要大幅抢占日系车市场,可以预计,日系车会先在内地市场敲响丧钟,然后扩展至海外市场。日本有甚么龙头产业可以依赖呢?
日股玩推高市帐率游戏
日股这次突破,主要原因是避险,对冲基金大户、前索罗斯头马德肯米勒睇淡美元。美国短期又因债务危机受压,资金外流寻找避险市场。拜登政府继续研究针对中国科技企业投资的行政命令,令资金未敢转入估值很低的中国市场,日股、印度股就成为短期避险圣地,变成两股「亚洲旋风」,日股创30年新高,印度股市也逼近历史高位。
日股近日的玩法是玩股票价值重估。日股由泡沫时期的超高估值变成其后的「万年低估」,今年初约有900只股票的市帐率未达到1倍,占整体约50%。为扭转情况,3月底东京证券交易所提出要改变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PBR(股价净值比)低于1倍的情况,请求上市企业在意识到资本成本的前提下推进经营并公布改善方案等。4月下旬,大企业如JVC推出了力争「早日实现PBR超过1倍」的中期经营计划和股票回购,股价随后大涨近4成。清水建设宣布了上限200亿日圆的股票回购和积极压缩政策性持股的方针,该公司股价上涨10%。
在日股的重估浪潮下,股票多了买家之一是外资,在资金驱动下,部份日本年轻人跟风投入股市,令整个市况热闹起来。在这股浪潮中,大户像股神巴菲特加注日本之余,同时在当地发行债券借入日圆。巴菲特此举既利用了当地资金仍然相对廉宜的好处,同时也避免承受汇价风险,大有借艇割禾的效用,从其押注的商社股份涉及民生各项用品,风险性偏低,当中很多有能源投资的成份,大有可能是看中油价短期不易回落,而日本经济在疫后有反弹的可能,与看好日本长期发展是两回事。
股神借日圆买日本股,目标的商社盈利固然稳定,同时也是市帐率偏低的蓝筹大股,由此可见背后贯彻是其买入偏低股票的投资策略。巴菲特过去一年先是沽出内地民企龙头比亚迪(1211),最近又减持去年短期买入的台湾台积电,比亚迪和台积电都是经营良好的公司,沽售相信是担心两岸的地缘政治紧张。他又预警美国繁荣的经济可能中断,整个套路看买入日股似乎是避险行为,多过是找到新的增长型资产。
从日股向好,多少可以看到国际热钱的流向,美欧资金在政府收紧对内地投资的管控下,不断减持中国资产,在美国衰退阴影下,热钱不想回流到美国,暂时又怕去中国,于是转向日本、印度炒一转。从估值而言,内地很多大型企业的市帐率都很低,只是外资有政治上的考量,唯有舍中买日,先食住鸡肋,但不代表从宏观经济前景或企业竞争力,日股会比中港两地股票优胜。
到日股印度股升一浸后,不排除外资也会转过头来买中国股。欧资可能早过美资回来。据《金融时报》5月19日报道,东方汇理(Amundi)首席投资官莫蒂埃(Vincent Mortier)接受采访时透露,这间欧洲最大资产管理公司正将资产配置撤出美国,转移到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前景更光明、估值更高,而且通胀前景更温和。莫蒂埃话,「在我们的配置中,我们做出了从西向东的明显转变。他预计,美国经济明年将不会增长,而中国、印度和印尼将增长5%至6%。」
东方汇理转投中国市场
东方汇理的总部位于法国巴黎,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2.1万亿欧罗,是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是世界十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莫蒂埃指外界对中国信贷和优质企业的风险估值「太高」;与之相反的是,对面临经济衰退的美国市场又估值「过于乐观」了。他透露,在过去一年,东方汇理一直在逐步增加对中国和印度的资产配置,今年更加快这一步伐。
《金融时报》称,在东方汇理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之时,中国股市却正处于「艰难时期」。文森特反驳了这一观点,表示市场反应言过其实,「投资者的反应可能被夸大了,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中国实际上发生了甚么……中国有着更光明的经济前景、更好的估值和更温和的通胀前景。」
陆羽仁认为,买日股不如买中国股,或许日股短期会比较好炒,但在股价升高后,日股只是鸡肋,好难买日股作长线投资。
陆羽仁
最Hit
酒楼舖位丢空半年大幅议价?原为米芝莲推介人气粤菜 东主无奈:当日议价业主拒绝......
2025-11-12 16:06 HKT
前TVB「斯文男神」贴地搭地铁悠然自得 身上一特征超显眼极可惜 淡出幕前转做厨师
2025-11-12 17:00 HKT
地域强者 全球挑战 首个获「M」品牌认可电竞赛事BLAST Premier Rivals 8支参赛战队揭晓
2025-11-12 00:00 HKT
观塘夜市开锣!一连17日免费入场 设30美食摊位 台湾夜市摊贩参展 必试铁板鱿鱼/大肠包小肠(附地址/开放时间)
2025-11-11 15:28 HKT
「顺嫂」梁葆贞加国返港避寒 精灵现身饭局与老友聚旧 状态不似年近九十
2025-11-12 13:00 HKT
健康PRO|成人奶粉变健康陷阱 专家教你点拣真健康奶粉
2025-11-11 16:42 HKT
内地客搭的士遭兜路+收天价!司机不满投诉竟锁车折返原地 事主报警+沿途做3事终成功解决
2025-11-12 16:2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