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仁 - 中特估概念非一日建成|金融High Tea

港股昨日继续回吐,回落幅度虽然不大,但正如周初升市好有话题,焦点系当时大升的「中特估」概念股,跟随内地走势全线获利回吐,内银、内险股急升后差不多打回原形。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最近成为话题,概念主要系认为有优势的国企、央企应该重新估值,获得较高评价。相关概念经过一轮发酵,推动大型央企吸引大量资金股价炒上。周初连大笨象级别的中行(3988)在A股都升到停牌,带动港股都造好上升。
成事要靠市场建立共识

「中特估」概念股指的是大型央企,这类公司往往在战略产业有重要作用,好似三桶油或者电讯公司,这些公司甚至因为特殊身份,在地缘政治中被针对。从中央角度,其他国家要针对的公司,就应特别受到保护,所以好似中移动(941)在被美国财政部制裁后,中央就安排回A,股价仲屡创新高。过往这些战略公司因为要履行国家责任,有时要向社会让利,好似中移动有寡头垄断优势,所以不断被要求减费,但如果国策要做大做强这些公司,就要在赚钱和履行责任间调整,令其成为优势企业,这是中特估概念股估值提升原因之一。

然而从内地分析家提出的构想,估值提升的达成过程,是要结合市场,即是说中央不会出来指导价格,而是透过有形之手影响,以市场机制去产生效果,所以政策配合后,市场是否认同和相信,是个重要因素,当中也需要时间。好似内银股过去股价长期平淡,被股民揶揄为「傻股」,股价大升后就触发回吐,中央不会指示资金去硬托,中特估能否实现需要市场去认同,之后呈现出效果。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罗马不会一日建成,投资者是否相信这个概念,就要看对中央推动的政策有多大信心。如果相信提升内地股票资产价值是北京的经济战略,最终会达成目标,回落就是吸纳机会。
内银跌近周初起步价

中特估概念股持续回吐,成为恒指回落原因。周二调整的内银股续软,工行(1398)再跌3%,报4.47元;建行(939)跌2%,报5.45元;中行跌3%,报3.27元;招行(3968)跌1.8%,报40.05元。在调整后内银股又开始接近长期买入收息的「傻价」。

内险股和券商股情况相似,中国平安(2318)续跌1.8%,报57.7元;国寿(2628)跌2.7%,报15.08元;财险(2328)跌1.7%,报10.22元。券商股波幅更大,光大证券(6178)跌5%,报6.03元;招商证券(6099)跌3%,报8.15元;中金公司(3908)跌2.9%,报17.48元;广发证券(1776)跌2%,报12.02元。

中字股失威,国企指数跌幅较大,恒指收报19762点,跌105点或0.53%,国指跌51点或0.77%,收报6683点;科指升12点或0.34%,报3811点。

汇控(005)全球财富和个人银行业务主管Nuno Matos接受彭博访问时并透露,汇控在瑞信危机中得益,首季在全球吸纳的新资金净额高达220亿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二来自亚洲,包括瑞信旧客,加上开始于港英两地回购最多20亿美元股份,汇控升0.08%,报59.35元。

车股亦见回勇,比亚迪(1211)获批全资收购易安财险,或改变车险定价模式,比亚迪升2.44%,报243.4元;吉利汽车(175)升1.97%,报9.83元。
陆羽仁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