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仁 - 券商股受惠中特估概念|金融High Tea

港股重上2万点后无法企稳,恒指昨午失神大跌,一度跌幅逼近500点。周初热炒的中字股出现回调,不过内地券商股逆市热炒,反映中字概念始终有其吸引力。

港股午后急插,一个解释是中加互相驱逐外交人员。这次加拿大先行出招,中国反制是必然回应,但股市有这么大的影响,似乎又略为夸张,只能说大市欠缺大幅上升的基础,故找个理由沽货,中字股普遍出现回调,但两日合计大部份仍有进帐,所以市场仍对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这话题有兴趣。
成长型国企央企受注视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这概念在去年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时,陆羽仁曾经提过,最近内地专家和券商纷纷就这概念作出解读,其中人民网有文章就提出,所谓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本质上是中国优势资产重估。在中国优势资产重估过程中,国企央企改革和产业转型带来的成长型国企央企的价值重估,无疑是近期市场关注的重点。从监管角度,监管机构应强化对资讯披露的监管力度,确保投资者估值所需资讯的全面、真实和准确,以规范资本市场参与者行为,保障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的基础。

在估值过程中,需要注意关注这些央国企,比如他们的技术、专利等层面的价值,这些很多都被忽视,但确实属于评估的价值空间。对于央国企等优质资产的评估,要摆脱传统的评估方法与指标,可以创立未来价值空间的指数与指标,合理评估这些技术与专利等所有权,可以产生价值的领域,而不是拘泥于ROE等传统指标。Goodwill与Know-How的价值应当受到重视。

文章又提到,如果银行作为被估值的对象,他们有国家政策支持,例如利率、利率差的确定,保证了他们作为优质资产的地位。

从这些概念就可以理解到,为何内地A股会热炒大型国企和银行股,从而拉动香港的中字股。由于中特估还很有机会持续发酵,市场怎样发挥相关概念仍然值得留意。

内地要搞自己的估值法,当然是想推高股票及金融资产价格,作为中介人当然得益,所以虽然昨日是跌市,券商股仍有条件逆市炒作。中信建投证券(6066)大升7%报9.7元,中金公司(3908)升4%报18元,中国银河(6881)涨3%报5.06元,国泰君安(2611)升2%报10.78元,中信证券(6030)升1%报17.56元。
内银股大涨后出现调整

券商股当旺,其他中字股普遍回调,令恒指显著调整,曾急跌479点或2.36%,见19817点全日低,最终收跌429点,失2万关。国企指数收跌162点报6735点,科技指数收跌115点报3798点。

重磅蓝筹股遭抛售,「ATM」见红,腾讯(700)挫3.6%报328.4元,阿里巴巴(9988)跌3%报79.45元,成交居首二位;美团(3690)跌2.9%报130.3元。

中资金融股跌逾1%,建设银行(939)跌1%,报5.57元,成交居第三位;工商银行(1398)跌1.3%,报4.61元;中国银行(3988)跌1.46%,报3.37元;农业银行(1288)跌1.8%,报3.21元;招商银行(3968)跌1.8%,报40.8元。

公用股获避险资金流入,中华煤气(003)收升6.25%报7.65元,成表现最好蓝筹股。在指数下滑之余,若相信内银股在估值重修,就有机会趁机上车。
陆羽仁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