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金融监管改革 港可助力|恒声集

近日,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由于金融监管体系重组,科技金融巨头蚂蚁集团取得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的进度受阻,或需今年下半年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布局出炉后才有进展。

今年3月,国务院提出「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建议在中银保监会的基础上组建直属国务院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从央行手中接过对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及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从证监会手中接过对投资者的保护职责,正式开始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随著金融体系的惊人发展,其规模及复杂程度更需要专精、有体系的监督管理,否则监管空白就会催生P2P、加密货币等乱象野蛮生长,而这种需求在国际间风云诡谲的局势下尤为迫切。香港作为在最新排名中蝉联国际金融中心第4位的中国城市,可在国家的金融领域改革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并从中稳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适合当先行先试城市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访港代表团完成2023年第四条磋商讨论,并发布初步总结,对香港的金融及经济环境作出积极的高度评价,认为即使在全球宏观金融充满挑战的情势下,香港仍受惠于高水平的金融业规管、充裕的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及稳健的金融体系。

过去多年,香港在连接中国和全球市场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本流通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两个主要方面,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香港和内地的投资者可以相互往来对方的股市,更让国际投资者有机会接触内地市场。以沪深港通为例,目前日均接近千亿人民币的成交额为启动之初的16倍。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的外在表现外,香港与内地金融业的内在联系涉及更为内核的价值——金融监管的经验互鉴。

本港拥有健全的规管及监管制度,金融业发展积累较丰富,在过去已经与内地分享不少成熟的管理经验。如今中央政府将金融监管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节点,可以更明确地建立香港与内地的金融监管合作平台及经验互鉴机制。

以发展迅速的虚拟金融为例,香港的体量相对较小、金融体系相对完善,尤其适合作为先行先试城市,为此金融行业分支在全国范围内的规管奠定基础管理架构。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