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公屋优势

标榜运用「组装合成」建筑法以加快建屋速度的简约公屋,甫一出台便掀起舆论热议,普遍批评其工程造价高,使用期短。它该如何定位,才能证明其物有所值?

「组装合成」乃快捷建筑法

选址兴建永久公屋须获城规会批准,动辄要用上十年八载,待工程竣工甚至要花上十多年。而「过渡性房屋项目」是纾缓基层市民居住困境的权宜之计。楼高四层的过渡性房屋地基简单,可获豁免提供升降机,故建筑期可缩短至大约一年,连同前期约一年的合约招标及拨款申请,共需约两年就能完成;简约公屋由建筑署负责设计监管,可省却顾问招标程序,加上采用较快捷的「组装合成」建筑法兴建,仅需花费约两年便可,让更多人受惠,意味其时间效益更高。

永久公屋、过渡性房屋及简约公屋的单位成本造价大约分别为七十万、五十五万及八十万。从成本效益来看,可作五十年之用的永久公屋,必定比只作几年之用的后两者划算。

纾缓基层居住困境

可是,现时公屋平均轮候时间高达5.5年,为尽快填补供应不足,政府必须同步增加中短期公营房屋。而8个简约公屋项目可于未来5年,提供3万个单位,时间效益高。

为使香港房屋发展兼顾短期与长期的需要,决策者需研究最为合适的房屋供应比例。若以高时间效益作为其优势,简约公屋应被收编至公营房屋体系中。

要向市民证明简约公屋物有所值,政府应尽快公布更多简约公屋的细节,以回应市民对选址、交通及社区配套等问题的疑虑。

撰稿人︰香港测量师学会规划及发展组副主席庄耀诚测量师

2023年2月27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