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俄乌停火难言乐观|恒声集

上周五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一周年。开战以来,西方国家对资源和谷物出口国俄罗斯所实施的经济制裁,导致原油和谷物涨价并引发全球物价上涨。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俄乌战事会令2022年全球通胀率增加约2%,并延续影响今年通胀率增加约1%。根据联合国上月公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去年的约3%降至今年的1.9%,为近30年来最慢增速。

中国外交部在俄乌战事一周年之际,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一文,详列了中方针对尊重主权、停火和谈等12个因应本次危机的要点。中方的声明,对持续1年的俄乌战事而言,以及对于期盼和平的全球关注者来讲,无疑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毕竟,目前中国几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同时与俄乌双方进行有效沟通的大国,对于促进两国建立对话谈判的平台十分关键。若能够成功促使俄乌停火止战、启动和谈,将有助于解决人道危机、粮食能源危机及维持供应链稳定。

停战对于俄罗斯、乌克兰、欧洲乃至全球都有好处。

对于身处战火中的乌克兰自不必说,其伤亡、经济损失及重建成本都亟待战事的结束;对于俄罗斯来说,目前的经济形势亦不算乐观,虽然去年能源价格暴涨让俄国稳住外贸数字及卢布汇率,但随著2月1日OPEC国家未同意减产,能源价格的下跌及先进武器的使用将使俄方「捉襟见肘」;欧洲方面,以经济龙头德国为例,俄乌战事让德国经济在去年损失1000亿欧罗,而难民危机亦让各国国内问题连连。

然而,以俄乌美3国的国内舆情及政治局势判断,双方若能重回谈判桌并同意暂时停火,已经是短期内最好的结果,宣布停战在目前看来仍是遥遥无期。

一方面,乌方最起码的停战条件,是俄军退回2022年2月24日的边界,俄方则要求乌克兰「尊重现实」,在士兵、平民的严重伤亡情况下,两国国内的舆情都无法在现阶段接受对方的条件。

另一方面,不断向乌克兰提供经济及武器支援的美国,日前其总统拜登突然拜访乌克兰表示对乌方的支持,作为他竞逐连任的重要内宣手段。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