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更进取的抢人才抢企业策略

日前出席交流研讨会,几位演讲者均表示近几年香港人才大量流失,需要尽快补充;同时出生率不足,人口老化程度十分严重,香港已经是仅次于日本,全球年龄最大的老人社会。

研讨会的几位讲者对香港人力资源作了不少数据分析,从每年有多少个内外毕业生投入社会工作,到如何招揽外地专才来港发展等等,都讲得十分透彻。结论是港府仍然需要加把劲,光是一味喊口号唱好香港,缺少实质行动,效果不显著。笔者出席此次会议有意外惊喜,如今的同乡社团不仅关心乡亲,也不断参与社会经济事务,积极建言献策,希望港府能够听到这些民间的声音。

要争取龙头企业和大型科技公司进驻香港,一旦有大公司进来,自然会有众多配套公司或供应链跟着进入,到时人才就有用武之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就像闽南俗语所说,别让「好琵琶挂在墙上」,意指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发挥余地。因此,香港必须因应发展所需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及吸引企业的策略。

近两个月透过「高才通」计划获批来港的人才有7700人,但请别沾沾自喜,要让他们找到理想工作,将来愿意留在香港才有用。按照以往经验,纵使每年有4万至5万名申请,但最后真正留下的只有6000到7000人,难以填补已流失的14万中坚劳动力。

因此笔者提议,第一,向专才、优才提供租金的一半作津贴,上限为港币5000元;第二,缩短外地专才买房的巨额印花税(楼价的30%)的退税安排,冀年期从7年缩短至3年,让他们早点置业,对香港有归属感;第三,就是尽快启动投资移民政策,包括个人及企业移民。

别小看企业投资,即使是一家小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一间企业的整个商机,包括带来人才、带动就业、增加住宅和写字楼需求等等,对香港经济有莫大帮助。世界局势持续不稳,香港经济前景不明朗,到处都在抢人才、抢企业,我们不能再坐着挨打,所谓不进则退,港府政策应该更大胆进取一些。

2023年2月23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