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豪 - A股明年回报或达双位数|花旗看天下
中共二十大后,内地对防疫控制的放松速度比预期快得多。全国各地城市重新开放公共区域并减少出行限制,地方政府不再执行大规模封锁,追踪出行的移动应用程式亦停止运作,又允许病人留在家中并停止强制检测。我们预计商业和消费者活动或在新年开始加速,有望受惠于内地居民疫情期间额外积累的存款,以及被压抑的消费和房地产需求重新释放。
商业消费活动料新年加速
由于快速重新开放,确诊宗数难免增加,但对内地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可能有限。中国的疫苗接种进展自7月以来停滞不前,因为资源用于清零工作。但现在开始加速疫苗接种,尤其是在老年人方面,已成为防疫政策的重中之重,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提高疫苗和加强针接种率。配合适当的宣传及教育,引导公众明白在甚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医疗资源就会足够。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内地政府将恢复经济重要性置于疫情反弹之上。2022年首9个月,中国家庭增加了13.3万亿元人民币(8540亿美元)的额外储蓄,占GDP的15%。相比之下,2018年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开支总额(当时外界还指不少世界著名景点中国旅客可能过多)约为1300亿美元,意味2022年的额外储蓄是相关开支的六倍多,是消费回稳的潜力动力。
中国股票方面,我们认为10月可能已经见底,复苏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预计MSCI中国指数每股盈利或回复增长10%至15%,市盈率可能在2023年重返12至13倍。如果成真,意味着2023年回报率或超过20%。即使录得类似反弹后,MSCI中国指数也仅刚刚收复2021至2022年熊市跌幅的一半左右。
选股可留意三大领域
投资者可以主要留意中国股票三个领域,首先是消费复苏,防疫措施的加速放松可能会推动消费活动立即复苏,尤其是旅游业。这将使相关行业恢复产能或规模(包括就业)和定价权,例如旅游、航空、零售和食品饮料。第二是金融和房地产稳定,房地产行业也可能在2023年略为复苏。最近的政策重新容许银行、债券和股票市场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和营运资金进行再融资,有助于纾缓对危机蔓延的忧虑,楼市销售或渐见曙光。即使房地产的长期前景仍然欠佳,但2023年行业仍可能从困境中复苏。金融行业之前受到房地产危机重创,亦有可能出现更大更敏感反弹。第三是核心科技增长,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平台也受益于重新开放,但它们不再是过去十年的市场宠儿。相反从长远来看,政策支持的主要受益者仍然是我们偏好不可阻挡的趋势的关键主题,例如核心科技、绿色世界发展、电讯、人工智能和医疗保健。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及环球财富策划部主管
廖嘉豪
商业消费活动料新年加速
由于快速重新开放,确诊宗数难免增加,但对内地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可能有限。中国的疫苗接种进展自7月以来停滞不前,因为资源用于清零工作。但现在开始加速疫苗接种,尤其是在老年人方面,已成为防疫政策的重中之重,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提高疫苗和加强针接种率。配合适当的宣传及教育,引导公众明白在甚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医疗资源就会足够。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内地政府将恢复经济重要性置于疫情反弹之上。2022年首9个月,中国家庭增加了13.3万亿元人民币(8540亿美元)的额外储蓄,占GDP的15%。相比之下,2018年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开支总额(当时外界还指不少世界著名景点中国旅客可能过多)约为1300亿美元,意味2022年的额外储蓄是相关开支的六倍多,是消费回稳的潜力动力。
中国股票方面,我们认为10月可能已经见底,复苏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预计MSCI中国指数每股盈利或回复增长10%至15%,市盈率可能在2023年重返12至13倍。如果成真,意味着2023年回报率或超过20%。即使录得类似反弹后,MSCI中国指数也仅刚刚收复2021至2022年熊市跌幅的一半左右。
选股可留意三大领域
投资者可以主要留意中国股票三个领域,首先是消费复苏,防疫措施的加速放松可能会推动消费活动立即复苏,尤其是旅游业。这将使相关行业恢复产能或规模(包括就业)和定价权,例如旅游、航空、零售和食品饮料。第二是金融和房地产稳定,房地产行业也可能在2023年略为复苏。最近的政策重新容许银行、债券和股票市场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和营运资金进行再融资,有助于纾缓对危机蔓延的忧虑,楼市销售或渐见曙光。即使房地产的长期前景仍然欠佳,但2023年行业仍可能从困境中复苏。金融行业之前受到房地产危机重创,亦有可能出现更大更敏感反弹。第三是核心科技增长,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平台也受益于重新开放,但它们不再是过去十年的市场宠儿。相反从长远来看,政策支持的主要受益者仍然是我们偏好不可阻挡的趋势的关键主题,例如核心科技、绿色世界发展、电讯、人工智能和医疗保健。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及环球财富策划部主管
廖嘉豪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