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放宽防疫措施利经济|恒声集

昨日行政长官宣布两项防疫抗疫新安排,由今日起除食肆外的绝大部份场所毋须扫「安心出行」,而且取消「黄码」,并适用于入境人士。笔者认为,在此时选择放宽防疫措施,在时机上是合理的。

今年本港经济表现疲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时,表示本港第三季经济再度恶化,GDP按年收缩4.5%,而今年首三季经济表现则按年下跌3.3%。

香港的整体贸易更是不容乐观,根据政府统计处早前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10月份本港的整体出口和进口货值均录得双位数年跌幅,分别下跌10.4%和11.9%。

这一方面是由于欧美等重要输出目的地通胀高企及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国际市场的需求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受到压制,以德国及美国为例,香港出口至这两个市场的货值录得21.1%及19.5%的高度跌幅。另一边厢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内地的经济及需求都不如去年同期兴旺,输往内地的商品货值亦录得12.9%的跌幅,无法如去年一般弥补欧美市场的低迷。
中港通关现曙光

然而庆幸的是,内地日前公布放宽防疫的「新十条」,外界整体反应都视为积极政策,有利于释放庞大的内需潜力并让经济加速回归正常增长轨迹,市场亦普遍预期内地明年经济可保持5%的增速。

香港选择跟随国家的整体防疫步伐,似乎透露出与内地通关「曙光」。事实上,近日有不少消息报道,香港与内地有机会于明年初实现免隔离通关,这对商界来讲无疑是积极、正面信号。

香港作为开放的小型经济体,长期未能与其他经济体全面无障碍通关,营商绝对受到很大阻碍。当中尤其是与内地的通关是至关重要的,因本港商人投资最多的地点是内地,业界始终和内地有最多交流接触,诸如处理银行业务、汽车牌照续牌等手续,都需要亲身前往内地处理,能够正常往来于两地才可维持经营。

除此之外,本地旅游业、酒店业及零售业连同相关从业者,都十分需要迎来3年后的行业复苏。疫情前的2018年,旅游约占本港经济的5%,来自内地的旅客更贡献零售额两成。倘若两地正常通关,对经济的提振将会「立竿见影」。

受惠内地及香港防疫措施的放宽,不同的国际经济预测机构都对香港明年的经济表现有较为乐观的预测,高盛的经济学家更预测内地的复常对本港的GDP提振作用高达7.6%。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