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民生商场 要睇Package

无论好市或逆市,工商舖投资市场皆有需求。虽则本地核心消费区受疫情冲击,以致国际名店因生意转差而纷纷撤离,惟民生商户却趁势崛起,进驻黄金商区铺位,提升品牌知名度及抢攻消费。除了民生品牌,近月民生区商场交投同样畅旺,最近有传大埔运头塘商场以13.6亿沽出,成为今年最大宗的商铺成交个案。依笔者看,投资民生商场属稳阵的长线投资,惟升值空间有限,投资时除了留意租金回报,亦需整个package去看。

以大埔运头塘商场为例,其总楼面约8万方呎,场内商户主要为超市、便利店、食肆等,出租率达100%,每月租金收入约400万。该商场原由领展持有,其后投资者林子峰于2016年以约8.1亿购入,并斥资约4000万翻新,持货6年后,市传他将商场连同414个车位以13.6亿售予华创建投,呎价约1.7万,租金回报率达逾3.6厘。以此计算,林氏在帐面上大赚逾5亿,物业升值近7成,难怪他指出卖价理想。

无容置疑,租金的升值潜力是投资物业的一大考虑,除了计算现时租金水平与业主最初购入时的差额,另须考虑购入后加租的信心,若然自己也无把握,此项投资将难以成功。与此同时,大埔运头塘商场的地势之利亦造就其成功,例如商场邻近住宅群及铁路站,加上区内消费群主要为「肯使钱」的年轻家庭,有助带动人流及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租金升幅可作指标,但若碰上如疫情般的非常时期,租金只能观望持平或下跌,难以作准。反倒是物业的可塑性值得留意,例如早前以6亿元成交的荃湾杨屋道乐悠居商场,原由邓成波家族于2012向华置购入,可是一直未有翻新,而且不少铺位更长期丢空,惟脑筋转一转,这正正是商机所在。

试想一下,当商场位置不俗,却因配套不够完善、推广不足而拖累租务。若然业主愿意重新装修,提升场内外观及设施,甚至在外墙安装大型电视显示屏,并加强区内推广,致力做到人聚财聚,自然会吸引不同租户进驻。

买物业睇package,以确保稳健利润,若再下一城,自己提升个package,便大增升值潜力。

2022年7月22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