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港府减辣 必须减辣后楼价仍然下跌

物业市场交投比沙士及海啸时更差,一众地产界人士纷纷呼吁港府撤招减辣,然而,港府的《施政报告》只有针对外地优才在港买楼满7年的退税措施。

站在港府的角度,认为优才退税利好楼市,预期未来每年可吸纳3.5万人才,冀望3年有逾10万人才来港发展,看法相当乐观。不知政府的数字从何而来,近日只见到一宗相关优才买楼的报导,反应强差人意,单凭此满7年的退税安排,要吸引各种人才长期留港发展,从每年大约6千人增加到3.5万人,看来甚有疑问。

外界可能忽略了,在悲观情绪笼罩下,本来需要置业的人会押后置业,甚至搁置置业,外地专才买楼要先付30%印花税,积压资金不菲,看不出有诱因使他们热衷于在跌市时买楼。除非市场突然逆转,楼市预期会向好,那么吸引他们买楼的意欲就会大增,满7年的退税安排就能发挥一定作用。

地产界必须明白,争论楼价是跌了7.5%,还是10%甚至跌势仍不止,或者形容地产生意如何亏损,倒闭失业潮即将出现等等,这些数字都不能改变政府不撤辣招的决定。在政府以及大众眼中,楼价下跌一两成是闲事,楼市本该有升有跌,业界不可以输打赢要。不过,如果尝试从香港整体经济大局来讨论,那么撤辣或减辣就有其必要性。

「抢企业、抢人才」是政府施政重中之重,既然满7年的退税措施是想吸引人才,为何不干脆跟港人一样不设年限?或者至少不要等7年这么长,改为3年退税较为恰当?就算这些留港人才有意买楼,顶多也只有两三成人,估计每个月只可增加一两百宗小单位成交,楼价不会因此而停止下跌。楼市的升与跌,是根据经济环境以及人们的预期来决定的。

因此,最好的政策是如何能吸引人才、挽救经济以及增加就业,也让楼价继续有序下跌,这样就皆大欢喜。地产界如果想港府减辣,最好的理据是说服政府,减辣后楼价仍然下跌,减辣是帮助经济复苏,让物业成交量增加,从而带动卖地收入也增加,但绝不代表楼价能止跌回升。

港府强调已拿回土地供应的主导权,那么如果撒招减辣,便会被认同是向地产商屈服,不符合政府政策和社情民意。不过,港府近年财政赤字严重,仍然需要土地方面的税收,卖地是库房主要收入来源,港府可说是最大的地产商,虽然今天施政以民意为依归,但也必须警惕不可过于民粹主义。

2022年11月2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