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电动车产业链现阻滞|恒声集

随著新能源汽车的特性与消费性电子产品日益趋同,整个行业被视为巨大蓝海,伴随科技突破,将为人类的生活模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球主要国家坚持节能减碳政策的前提下,电动车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提高。根据IHS Markit及PwC Global的预测,今年电动车市场将增至2090万辆,较去年大增44.1%,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至25.2%,并在2027年销出5100万辆,传统燃油车将逐步退出市场。

中国内地作为目前全球电动车产业的主要参与者,由于5G基础建设的完善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内地本身就拥有可观的电动车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内地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及技术,包括支持高功率高耗能、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的成熟制程半导体,以及在AI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广泛运用经验等,因此正加速崛起成为汽车出口大国。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内地新能源汽车销量200万辆,年增率高达111%。然而,在需求相对乐观情况下,电动车供应却面临多重挑战。
限电停产影响交付量

首先是内地多个省市相继传出用电紧张。今年北半球夏季的极端天气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屡屡刷新高温纪录及区域性干旱,让水力发电充足、甚至能够供电他省的四川省,遭遇60年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严重缺电以致必须强制全省工业电力用户停产,甚至连带让重庆、上海、江苏的电力供应都受影响。目前虽然四川一般工商业用电已经全部恢复,但作为内地汽车、化工、太阳能、电子、半导体的制造重镇,四川和重庆更是承担内地8%至10%的汽车生产及零组件供应,限电停产将会直接降低电动车厂商的交付量。

其次是储能产业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由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方兴未艾,带动碳酸锂等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从2020年9月至今约两年时间内,内地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每吨约4万人民币飙涨10倍。8月26日,电池级碳酸锂每吨报价49.2万元人民币。由于锂矿发掘开采周期需要6年起步,因此锂价高位相信仍会持续数年。车厂售价却无法如原材料一般进行频繁调整,再加上各国对电动车的补贴政策逐年下调,导致下游企业利润被压缩。

虽然面临限电、成本上调、疫情等多方面挑战,对电动车的生产及消费市场造成一定打击,但新能源汽车依然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尤其是今年多国都经历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以及在俄乌战争导致能源危机后,多地加大燃煤发电比例,相信在未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入将更积极。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