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德 - 金融市场面对剧变|缸边财话

今年1至6月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历史性剧变,日圆大幅贬值至1美元兑135日圆低位,创40年来最大跌幅;美国股市下跌20%,创52年来最大跌幅;德国5月份录得30年来首次贸易逆差;美欧出现自上世纪70到80年代以来最严重通货膨胀,给已经完全习惯低通胀和低利率环境的投资资金带来冲击。《日本经济新闻》一篇报道针对这些现象指出,愈来愈多观点认为,这是全球经济结构的长期性转折点。
各国央行被迫转向货币紧缩

报道说,引发这个转变的震源是商品市场行情,今年1至6月显示国际商品综合价格浮动的路孚特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数上涨29%,这是自1994年以来有数据可追溯的、与2008年上半年持平的最大涨幅,反映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带动需求猛增之时,因乌克兰危机造成的供应制约受沉重打击,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美英物价涨幅达到40年来最高水平,德国为50年来最高。各国中央银行被迫由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转向货币紧缩,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美联储实施的1.5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为1984年以来最高。

据报道,从货币政策方针不同的日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距来看,由2021年底的1.4%左右扩大到2.9%左右,上半年的扩大幅度数据为35年来最大,因利率差扩大6月29日的日圆对美元汇率24年来首次跌至1美元兑137日圆以上,上半年跌幅为《广场协议》修正美元升值前的1982年以来最大。

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利率在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达到最高水平后不断下降,储蓄扩大和数码化带来的投资增长乏力,导致资金过剩和利率下降。冷战后的全球化等原因导致物价也变得难以上涨,但随著「新冷战」格局的形成,国家安全保障优先于成本的情况出现了,加上「脱碳化」导致能源价格上涨。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表示:「我认为不会回到低通胀的环境。」瑞士信贷银行日本最高投资负责人松本聪一郎更表示,由于存在供应受限,如果刺激经济,通胀压力就会增大。

在低利率下,政府和企业增发债券,甚至称得上「债券泡沫」,投资者也购买了债券,今年上半年利率突然大涨,导致涵盖国债及公司债等广泛债券在内的彭博巴克莱美国综合债券指数跌了11%,创下自1990年以来最大跌幅,宽松资金也明显流出股市,美国标普500指数跌了20%;纳斯达克综合股价指数下跌29%,创历史最大上半年跌幅,虽然日经平均股价仅跌8%,表现比较平稳,但美股下跌了20%以上。预测到高通胀的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对美国媒体表示,经济较高概率将恢复接近「长期停滞」的状态,低通胀和低利率时代是否终结还无法判断,但以低利率为前提的企业经营变得愈来愈困难。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