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松发 - 北京冬奥幕后功臣|主席随笔

北京2022年冬奥会于上月闭幕,吸引不少观众目光,据国际奥委会数据,对比上届冬奥,奥林匹克官方YouTube频道观看人数上升近六成。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令冬奥会本已繁重的筹划工作雪上加霜,但有赖各科技应用得宜,确保细节妥善执行之余,亦增添受众互动元素,值得各品牌及活动策划人士仿效。


大型展览或活动采用VR虚拟技术已非新鲜事,但冬奥会将VR特性发挥极致,让用家观看开幕式时,除了可由观众席角度欣赏外,更能选择以奥运选手角度参与开幕式,「亲身」感受现场气氛,后者是连「真正」的现场观众也无法感受的体验。我们不难在大小活动中看到虚拟技术的身影,例如正在举行的「全球水墨画大展」,笔克远东运用4D扫描技术,将这个原于香港举行的实体展以虚拟导览形式举行,为全球受众提供沉浸式艺术体验。


众乐乐自然是活动目标之一,但鉴于冬季运动对部份地区来说相对陌生,观众或难以全情投入。而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多方举办的「冬奥飞扬—─中国科技馆科技冬奥主题展览」,借助5G、4K及VR等科技打造互动模拟体验游戏,推广冬季运动之余亦提升受众参与度。


滴水不漏的后勤工作向来是活动成功关键,而受惠于人工智能及机械科技,冬奥会以一系列机械人担当服务员、清洁工及厨师等职位,既提升营运效率,亦减少人与人接触有助抗疫。


从冬奥会可见,高效的科技应用旨在为受众带来独特、贴心的体验。科技应用确是本届冬奥会的幕后功臣,疫情下依然为观众营造难忘体验,值得营销人士借鉴一二。
谢松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