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央行收水「完」宇宙 - 陈民杰

元宇宙与NFT(非同质化代币)是全球热门话题,成为潮人玩意,价格更不断创新高。在资金泛滥年代,任何资产也可炒卖。不过央行一旦收水,虚拟世界资产的价值,又是否可以维持?

元宇宙土地价值近日水涨船高,例如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Tokens.com,早前斥资近250万美元于元宇宙购买一块土地,并表示在数月间价格上涨4至5倍。
资金泛滥炒卖资产

NFT方面,艺人周杰伦旗下时装潮牌「PHANTACi」与Ezek联名推出「PhantaBear」的NFT,引来大量追捧,每个NFT售价曾一度升至7.87ETH(约18万港元),即使现时已割价超过7成跌至最底价1.52ETH(约3.5万港元),但「PHANTACi」与Ezek已靠「PhantaBear」赚取近亿港元。

然而不论是元宇宙内的资产或是NFT,本身均存在不少忧虑。以NFT为例,买家只能拥有数码艺术品的连结,而不是艺术品本身,难以识别其真伪和版权,甚至能轻易截图或盗取,买家或卖家都要承受交易安全的风险。同时虚拟货币本身是否可靠,亦是一大疑问,过去就曾经有因韩剧「鱿鱼游戏」而出现的「鱿鱼币」骗局,价值在七日内飙升到2856美元,然后暴跌甚至开发者人间蒸发。

此外,元宇宙的世界是否有限制?如果未来有不同的元宇宙产品诞生,那么价值会否下跌?毕竟元宇宙不同真实世界,没有边界及国境规限,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难言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要投入元宇宙世界,亦需要器材辅助,不是随手可得。

面对通胀威胁,美国及英国于今年收水已是市场共识,有市场人士更估计美国今年将加息7次,最快于3月开始。现实世界的资产市场将面对冲击,虚拟国度的资产价值又可否维持?作为投资者,又会选择现实世界,还是虚拟国度?会用同等价值购买一件虚拟艺术品,还是真实的艺术品?无论如何,投资有危有机,最重要是了解背后风险,三思而行。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