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防疫沟通

公关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有效传递讯息,亦最怕有不同讯息。香港抗疫近两年,市民大众已经适应新常态,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已是日常生活一部份。抗疫是持久战,亦要上下一心齐心,否则不同口径只会令讯息混乱,社会难以适应。

第一个例子是戴两个口罩,自疫情开始,口罩已是生活必需品,事实上亦能抵御病毒,防止疫情爆发。日前有教授接受访问时,建议市民可考虑佩戴两个口罩,引起社会哗然,更有公司立即出帖「抽水」,写上「用两个……增加保护能力!」。及后教授再接受访问,表示并非建议人人都戴两个口罩,举例若本身是长期病患、不能打疫苗、在机场或密封地方工作的人,才考虑戴两个口罩。
不同口径令讯息混乱

第二个例子是食肆隔板可能阻碍空气流通。现时大家外出进膳,总有一块隔板在左近。日前又有教授引述研究指,隔板可能阻碍空气流通,建议食肆「坐疏啲」及拆隔板。饮食业随即轰不切实际兼无所适从,亦有教授指不太同意有关结论,呼吁市民毋须太紧张,认为餐厅隔板对整体空气流通影响不大,反而能有效阻隔病毒由一张枱传播到另一张枱,只要不「搭枱」,就不会额外增加空气传播的风险。

无可否认,市民出现「抗疫疲劳」,不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大家一直坚持。专家作为行业知识份子及领导人物,提出意见以改善现有安排,从而提升抗疫成效,绝对值得认同。然而有关意见是否实际?是否可行?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清楚。因为一句简单「建议」,也可以令得来不易的信心付诸流水。

香港拥有世界知名的医护专家,防疫抗疫的经验丰富,希望大家可以同心合力,因为如果口径及建议不一致,普罗市民难以执行,最终只会影响抗疫成效。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