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澳洲监管社交媒体

  相信大家都会同意,每个人都需要为其言行负责,不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社交媒体平台,使用真实姓名或是虚构名字。然而社交媒体的虚拟世界充满haters(憎恨者),不少人利用假名留言,目的就是无法追踪毋须负责。日前澳洲政府计划提案立法,要求社交媒体巨擘提供在平台上留下诽谤性言论的用户详细资料。有关安排会引起不少争议,但亦可能是大势所趋。
  网上haters的负面攻击甚或诽谤性言论,不但对社会发展有害无益,更会带来分化作用,令各地政府相当头痛。今年9月澳洲高等法院裁定,媒体机构必须为其社媒专页上的留言负起法律责任,有关判决促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关闭他们的澳洲facebook专页,以免负上刑责。
平台须为诽谤言论负责
  日前澳洲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建议研究如Twitter及facebook等社交媒体,需要为在自家平台上的诽谤性言论负起责任。澳洲总理莫里森在电视转播的记者会中表示,网络世界不该是个西部蛮荒世界,一个网军、偏执狂和挑衅者可以隐姓埋名游走、伤害别人的地方。这种行为在真实世界不可能发生,在数码世界也是一样。
  莫里森指出,新法案将设立投诉机制,若有人认为自己遭受诽谤、欺凌或攻击,可以要求社交平台移除相关内容。若相关内容未被移除,受害人可以透过法院程序,强制社交媒体提供用户详细资料。莫里森认为,这些数码平台及网络企业创造社交平台,就必须确保平台安全。若它们未能执行,政府将透过有关法令让社交平台需要依法办事。因此可以肯定,这些数码平台及网络企业未来必须要有适当程序来移除相关内容。
  过去数年社交平台引起不少风波,其匿名安排是源头之一,因为会令人以为不用为言行负责。随着社交平台影响力愈来愈大,现在是时候正视社交平台问题并对症下药。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