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跨境理财通循序渐进

  香港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其中一个重点是要成为国家资金「走出去、引进来」的枢纽,有关角色自国家40多年前改革开放开始,由港商带资金及技术北上设厂,到90年代中资在香港上市集资,及后启动人民币离岸活动及国际化,香港一直是国家金融开放试验场。上月开通的跨境理财通,进一步扩阔香港金融服务范畴,只要妥善进行,现有管制便有望逐步放宽。
管制有望逐步放宽
  跨境理财通自10月19日正式开通。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日前表示,推出跨境理财通有利于释放大湾区潜力,推动财富管理发展。
  截至10月底,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共有7600人,处理金额达1.31亿元人民币,其中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逾6000万元,期望未来继续多元化产品种类。
  此外,由于香港是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更是中国对外接口,资本自由流动、优质的专业服务等,令香港成为理想的资金存放及管理地。近年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资产逐渐提升,香港亦成为全球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
  事实上,香港协助推动国家金融开放,是以风险可控为原则,由小到大从窄到阔。例如于2004年开始的人民币业务,便从个人消费开始,拓展至企业及投资层面。
  在国家角度,如果开放步伐成果不似预期或缺乏成效,政策措施可以原封不动甚至随即收紧,对香港发展并不能产生良好影响。
助推内地金融开放
  作为起点,跨境理财通现时的规模及安排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开通一个月的成绩合乎预期,最重要是有序进行,为跨境理财通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只要一切妥当,同时看到市场需要,特别是内地中产家庭数目增加,对境外投资需求上升,两地政府未来便可以放宽额度管制、机构管制、产品管制及试点管制等,从而吸引更多跨境理财业务。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最Hit
更多文章